第119章 潭州的问题
若王家在军队和商业上都有庞大的势力,那就是给别人树了一个靶子,很容易在三兄弟那儿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张、王两家与苏家不同,他们算是半道登上陆记的大船。而苏家,在陆记还势微时就与之深度捆绑了,是陆记的一大助力。
而且,苏家的苏浩和二叔,都独当一面且经过考验的。
镇永军为数不多的几次对外用兵,都是苏浩所领的部队为先锋。苏二叔更是不单独管理一州一府,总是以协助者的姿态出现,主动地将自己放在从属的位置。
在张家两兄弟推心置腹时,王洵到了。两兄弟忙出门将王洵引到堂屋内待茶后,王洵很快就说起了正事。
“张兄,我最近听到了一些风声,似乎产业集团的事情进展不顺啊。”
果然,王洵一开口就说起集团组建的事情,听口气还有些担忧。
“唉,我跟二弟正说到此事呢。他也是想着能团结更多的人,可天下哪有将所有便宜都占去的好事,我的意见是,大家和和气气最好,实在谈不拢,那就没谈下去的必要。”
在王洵面前,张轼也没多替自家二弟辩解,既然王洵上门来谈起,可能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才专程来跟张兄沟通一下。张兄将要担任厅长一职,潭州市面上的稳定可是大事。若事情真有不可为,那就得行霹雳手段。”
王洵说得很干脆,若在楚南攻略中,有人跳出来生事,不妨让他们试一试镇永军的刀把子快不快。什么豪门大家,在军队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其它的都好说,就是粮食和几项事关民生的物资供应,产业集团没有太多的资源,一旦市面上出现波动,怕一时难以平息啊。”
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的供应,主要掌握在一些大士绅的手中,张澈之所以行事不顺,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而不敢放手施为。
“还要考虑到其它势力从中兴风作浪,张兄,依我看来,这不单单是潭州府会碰到的,可能其它的州府也会有同样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管中窥豹,事情早暴露出来,我倒觉得是好事。”
王洵看问题很是深远,从产业集团的事情推而广之到局面的稳定上。
张轼听后,郑重地起身一礼。
王洵的提醒很及时,他还真没有太重视这个情况,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政权的平稳交接上,以为有军队镇着,应该不会有意外发生。
可一个政权的更替,就算政务院想团结大多数,总会损及到某些人的利益,那些人自然会在暗处作梗。历史上也很难有不流血的政权更替,看来自己把事情看得简单了。
想到此处,张轼决定要结合潭州产业集团组建中碰到的问题,给陆少峰写一份详细的报告,预防可能发生的事端。
“王兄,江北的战事进展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需要我这边配合的,王兄只管开口,都是自家的事情,王兄也不要客气。”
对王洵的好意提醒,张轼报之以李,便主动提起北面跟周军的战事。
“进展得还算顺利,我这次来张兄这里,也正是有些事情要请张兄配合。”
苏浩在歼灭了郑家垸的周军后,当时便进军到鄂城。
镇永军将鄂城当成了演练攻城的目标,在城外摆开阵仗后,先是集中炮团的所有火力对城中的重要区域进行火力覆盖,再用飞艇进行定点的清除。
见周军龟缩在城中不出,镇永军也不大举攻城,只用120重炮对着城墙和城门作重点打击。只打了一天,鄂城坚固的城墙便被轰塌了一大段。
这还不算,苏浩又令工兵挖掘壕沟,用数百公斤地炸药将几十米的城墙炸上了半空。
这一顿操作下来,鄂城已是面目全非,若不是顾及城中还有数万的平民百姓,苏浩少不了会来一个无差别的轰炸。
若说此次带兵出战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在具体的战术指挥上,而是让苏浩更加全面地去考虑战场的复杂性,以及周围潜在对手的进步空间。
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陆少峰所说的,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不是简单的武力比拼,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
“张兄,我刚刚接到子强的电报,江北的战情结束后,镇永军要在潭州留下一支部队。在驻军方面,还要请张兄多加配合,看来楚南攻略要提前了,想必张兄这边也会很快接到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