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阿涛 作品

744 奖励


  傍晚时分,杨家庄小学操场上。

  杨太爷看着下方十个孩子,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一旁的洪老师在孩子们前讲话,杨小涛和高玉峰站在后面,他俩今天是嘉宾,就是负责颁奖的。

  下方站了一群村里人,尤其是前面的几个家庭,脸上容光焕发,谁看了都得夸两句。

  洪老师将孩子们一番表扬后,站在一旁,杨太爷又讲了几句,这才进入正式环节。

  “下面有请农科院的高主任上前颁奖。”

  洪老师拍着手,下面人一起关乎。

  “同志们。在这里,我代表农科院,对杨家庄小学培养出优秀人才表示感谢。”

  “对农民兄弟们的支持,表示感谢。”

  “对孩子们这次完美完成任务,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高玉峰说着,看向下方的孩子,“为此,我代表农科院,像做出卓越贡献的小同志们,表示亲切关怀。”

  说完,一旁的杨石头捧着盘子上前,高玉峰拿起一张奖状递给最前面的杨红叶,随后又拿起一个信封。

  “谢谢高老师!”

  高玉峰笑着,然后给其他人颁奖。

  两个跟着照顾孩子的大人也没落下。

  杨小涛在一旁拿着照相机,等颁奖结束,高玉峰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拍照留念。

  高玉峰结束,又轮到杨小涛。

  “轧钢厂的领导听闻后,对我们表示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

  杨小涛突出轧钢厂的领导,然后开始颁发奖品。

  这次轧钢厂准备的比较多,哗啦啦的几个人拿上来,顿时让现场一片沸腾。

  孩子们的脸上更是骄傲。

  他们现在挣得,比起家里的父母都多。

  那崭新的暖壶,那崭新的搪瓷盆子,缸子,还有毛巾,这一套下来,就是村里人结婚办喜事,也未必凑齐全。

  人群中,不少人看着羡慕,而后将目光放在自家孩子身上。

  都是一个村的差不多大,人家能行,自家的怎么不行了?

  再有下次,一定要报名。

  反正,家里孩子多。

  不提众人想法,前面颁奖已经开始。

  从卡车上拿下来的东西可是让人眼花缭乱。

  因为种类不少,杨小涛杨太爷杨大壮高玉峰和洪老师特意帮忙,就连丁胖子也凑过来捧着毛巾,满脸笑容。

  等所有东西都发完,孩子们拎着暖壶,捧着盆子,里面还盛着东西,一个个奋力拿着,哪怕累了也不松手。

  杨小涛众人站在孩子后面,杨石头拿着相机咔嚓一声,留住美好瞬间。

  等散会的时候,一个个孩子被父母拥抱着,身边的兄弟姐妹都聚过来,眼中带着羡慕。

  杨红叶的母亲抱着弟弟跟在一旁,手里拎着抱着,周围一群邻居羡慕着。

  收获最多的还是杨大妮杨二妮的爷爷,两份奖励抱在怀里,眼泪顺着斑驳的脸颊不断流着,骄傲的模样任谁都看得出来。

  嘴里更是嘀咕着,“谁说闺女是赔钱货,谁说女孩不能上学”

  ……

  轧钢厂,医护室。

  傻柱在门口等着,脸上焦急。

  突然看到出来的医生,赶紧站起来询问情况。

  “大夫,里面人咋样了?”

  “有么有事?”

  医生看了眼傻柱,“你是病人家属?”

  “我,我不是。”

  “那家属呢?”

  傻柱摇头,“我跟里面的是一个院的,有啥事跟我说就行。”

  医生打量一番,随后开口,“病人是阑尾炎,需要尽快去医院查看,病情严重的话需要开刀手术。”

  “啊?”

  傻柱一听顿时焉了,“咱这做不了吗?”

  医生摇头,这医护室看个头疼脑热发烧感冒还行,拿点药就是了。

  可要是开刀做手术,不说环境不允许,就是医生也没那能力啊。

  “不行,需要尽快去医院,不然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责任。”

  “可,可我…”

  傻柱难受着,他现在是劳改人员,出不去啊。

  想到这里,傻柱转身就跑,“我去找主任问下。”

  医生看了也没多说,直接回去让人准备担架。

  傻柱一阵狂奔找到了后勤主任,将事情说了,后勤主任嘴里嘟囔一句,麻烦事真多。

  却也没耽误,毕竟人命为大,真要出了事死了人,他跟郭大撇子一个下场。

  快步跑到医护室,询问情况后,让人准备,自己则去找了陈副厂长,迅速安排车子将易中海送往最近医院。

  同时派人去四合院告诉家属。

  准备好钱

  易中海现在可不是轧钢厂的工人了,住院花钱,自然是自己掏腰包了。

  傻柱看着易中海被抬走,心里有些担心。

  但这会儿,根本就出不去,只能在工厂里干等着。

  四合院

  秦淮茹正抱着槐花跟一大妈聊天。

  自打认了干亲,一大妈对槐花那是没的说,当然棒梗和小当也捎带着,可以说两家关系那是蜜里调油,稠的很。

  “一大妈,今天家里炒菜,一会儿过去坐坐,咱们说说话。”

  秦淮茹客气说着,浑然没将贾张氏的告诫放在心上。

  自从拿回家里肉,贾张氏就跟见了腥的猫,守着肉一步不离。

  嘴里念叨着,今天吃多少,明天吃多少,反正天冷放的住。

  这要搁以前,贾张氏早一顿吃了,哪还想什么未来分几天。

  也看出来了,贾张氏也在改变。

  被迫的改变。

  “不去了,家里做的窝窝头,吃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