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之碎 作品

第330章 《燃烧的诅咒》

 小华是个热爱冒险的年轻人,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总是驱使着他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追寻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秘密。而我,则是一名专门记录奇闻异事的小编,对于各种离奇的故事总是充满好奇与热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两人的命运轨迹因为一个关于诅咒蜡烛的传说而交织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华兴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你知道吗?我听到了一个超级诡异的传说!”他迫不及待地分享道。原来,在一个偏远的地区,流传着一个关于诅咒蜡烛的故事。据说,那支蜡烛被点燃后,会唤醒沉睡的恶鬼,带来无尽的灾难与不幸。起初,我只是把这个传说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小华却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支神秘蜡烛在向他招手。“我们得去找找看,说不定能挖到一个超级大新闻!”他激动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在他的煽动下,我也渐渐被这个传说所吸引。毕竟,作为一名记录奇闻异事的小编,能够亲眼见证并记录下这样的故事,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决定踏上寻找诅咒蜡烛的冒险之旅。我们驱车前往那个偏远的地区,一路上风景如画,但我们的心思却早已飞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古宅。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古老村落。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仿佛与世隔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气息。在村子里,我们四处打听关于诅咒蜡烛的传说。村民们大多讳莫如深,不愿多谈。但经过我们的软磨硬泡,终于有一位年迈的老人愿意开口。他告诉我们,在村子的尽头,有一座废弃的古宅,那里曾是一位贵族的府邸,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贵族家族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古宅也从此荒废。而关于诅咒蜡烛的传说,正是从那座古宅里流传出来的。听到这里,我和小华都兴奋不已。我们迫不及待地告别了老人,朝着古宅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我们穿过狭窄的巷子,跨过古老的石桥,终于来到了那座废弃的古宅前。古宅阴森森的,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墙壁上爬满了藤蔓,岁月的痕迹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屋顶的瓦片也残缺不全,偶尔有几片随风飘落,发出“啪嗒”的声响。古宅的大门紧闭着,仿佛从未有人打开过。小华和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古宅,心里充满了忐忑与期待。我们轻轻地推开大门,一股腐臭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古宅内部昏暗而潮湿,灰尘在微弱的光线中飞舞,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我们摸索着前进,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突然,小华指着一个角落喊道:“快看!那是什么?”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破旧的盒子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有一支蜡烛。这支蜡烛的颜色很奇特,呈现出一种幽蓝色,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烛芯是黑色的,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小华的手微微颤抖着,他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股来自古老时代的诅咒。“真的要点燃它吗?”我犹豫地问道。小华却坚定地点了点头:“都什么时代了,哪有那么多诅咒。我倒要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说着,他拿出了打火机,准备点燃蜡烛。我连忙阻止他:“小华,你考虑过后果吗?万一真的唤醒了恶鬼,我们该怎么办?”但小华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毅然决然地点燃了蜡烛。火焰缓缓升起,幽蓝色的光映照在四周的墙壁上,显得格外诡异。起初,并没有什么异常发生。但没过多久,我们听到了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那声音似乎从四面八方传来,又仿佛直接穿透了我们的心灵。小华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但他还是强装镇定:“也许只是风声吧,别自已吓自已。”然而,哭声却越来越大,伴随着一阵阴森的笑声。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的深渊,让人不寒而栗。突然,蜡烛的火焰猛地蹿高,一个黑影在火焰中若隐若现。我惊恐地喊道:“小华!我们快把蜡烛熄灭!”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那个黑影仿佛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存在,它开始缓缓地向我们逼近。小华赶紧吹灭蜡烛,但哭声和笑声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它们变得更加猖獗,仿佛要吞噬掉一切。古宅里的温度急剧下降,我们呼出的气息都变成了白色的雾气。黑暗中,有一双双红色的眼睛在闪烁,它们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正冷冷地注视着我们。小华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他的手心已经冒出了冷汗。“我们好像真的惹上大麻烦了。”他低声说道。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无助。我们试图逃离古宅,但发现门不知何时已经关上了。无论我们怎么推、怎么拉,那扇门都纹丝不动。 在慌乱中,小华不小心摔倒了,手中的蜡烛也掉落在地。就在这时,蜡烛又自动点燃了起来,而且燃烧得更加旺盛。那个黑影从火焰中逐渐浮现出来,它的面容狰狞而恐怖,仿佛是从地狱逃出来的恶鬼。它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我和小

华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以为自已就要被恶鬼吞噬。但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曾经听闻的一种破解诅咒的方法。据说,用人的血滴在诅咒之物上,可以解除其邪恶的力量。虽然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