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告御状
胡亥悄悄拽了拽王恒的衣角,低声说道:“舅父,伏尧深得父皇宠信,你与他赌命,恐怕父皇会不快啊。”
王恒顿时心中感慨不已:舅父,那不是王离的专属称谓吗?自己这个庶子,在胡亥眼中,一直与仆役无异。平时看见自己,要么当没瞧见,要么就呼来喝去的。没想到啊,今天居然被胡亥称呼为舅父。可见人生在世,无论何时都要有权啊,有权就有面子,就有人争着与你攀亲。
王恒感慨了一会,然后才微微一笑,回答了胡亥的问题:“无妨。若赌约胜了,就说明谪仙死了,李信败了。这两人一旦落败,势必要影响到伏尧。到那时候,陛下最宠信人就是你了。”
胡亥微微一愣,感觉这话也有道理。于是激动的点了点头。
但是很快他又有些惊慌的说:“若伏尧胜了呢?”
王恒笑了,低声说道:“怎么可能?若数月之内就能灭绝匈奴。那么齐桓公尊王攘夷,与北方蛮夷苦战数十年,不是笑话了吗?周天子被迫动迁,不是无能吗?他槐谷子何德何能,有这样的本事?”
胡亥想了一会,觉得也有道理。几个月就灭亡匈奴,这简直是在开玩笑。于是又重新激动起来了。
不远处的虞美人,也很担忧的对伏尧说:“我总觉得,谪仙这次,恐怕赢不了。”
伏尧满不在乎的说:“放心吧,我师父是谪仙,什么事办不成?”
虞美人:“……”
嬴政像是看戏一样,看着他们窃窃私语,良久之后,淡淡的说道:“朕,令伏尧负责召回槐谷子,问清楚北地情况。令胡亥负责调查如我秦地匈奴,究竟是何来历。”
两帮人马都激动的点了点头。他们互相看向对方,看到的不再是活人,而是一颗人头。
嬴政下达命令之后,就把所有人都赶出去了,然后坐在书房之内批阅奏折。
整个过程,嬴政并没有表态,这让群臣觉得陛下高深莫测,个个敬畏不已。
嬴政没有表态,并不代表他不关心这件事。入夜之后,司豚悄悄的走进了嬴政的书房……
…………
木钉是关中的贫农,穷困潦倒,家中几乎要揭不开锅了。
年轻的出后,木钉朝气蓬勃,满心要做成一番事业。因为他始终记得祖父的那句话:“你放眼看看周围的村子,有祖孙三代,都像咱们一样穷的吗?”
木钉想了想,倒还真的没有。
祖父又说:“这就是天道。富人几代之后会变穷,穷人几代之后,又会变富。循环往复,永不停歇。这是我一辈子瞧出来的规律。”
木钉数了数,自己的爷爷穷的几乎穿不起裤子,自己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自己这一代,应该要翻身了。
于是他辛勤耕作,想要当上力田官,可惜这个职务竞争很大,他失败了。又在战场上想要立军功,结果差点被杀。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木钉已经将近四十岁了。隔壁的地主王大人,和自己同岁,已经做了爷爷。可是自己……唉,连女人的手都没有摸过。
有一天晚上,木钉躺在稻草上,辗转难眠:“三代之后就会翻身,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思量再三,忽然惊出一身冷汗来:“不对啊。关中没有贫穷超过三代的穷人,是不是因为……到了第三代,根本娶不上媳妇?没有媳妇,自然也就没有第四代了。”
这一夜,木钉觉得自己忽然开悟了,好像一切都想清楚了。
他绝望的躺在床上,想要上吊算了。但是家中连一根麻绳都欠奉。
于是他摸着黑爬起来,拔了一些杂草,想要编成一根绳子。这绳子是不是结实不要紧,能吊起来片刻就够用了。
木钉搓了半夜,又累又饿,觉得如果饿着肚子死了,未免太对不起自己,于是把剩下的半缸米全都吃了。
这下好了,即便不上吊也要饿死了。
木钉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把杂草麻绳拴在了房梁上。结果刚刚把脑袋伸进去,轰然一声,房梁断了,房子倒塌了。
木钉坐在地上,欲哭无泪,这时候东方已经泛白了,木钉想了想,这住了不知道多少代的房子,塌了就塌了吧,反正自己要死了,也用不上了。
他想了想,决定跳河。恰好村边就有一条小河,如果绑上石头的话,应该可以铁定死掉。
想到这里,木钉兴冲冲到了河边,挑选了一块石头,用杂草绑到了身上。
就在他要跳河的时候,远远的看见里正引着几个人来了。
里正看到木钉之后,立刻说道:“这便是我们村最穷的人。”
木钉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昂首挺胸的说道:“怎么?又来催田租吗?”
那两人相视一笑,说道:“非也,我们是谪仙门徒,婚姻介绍所的人。”
木钉有点发愣:“什么所?”
那两人说道:“谪仙怜悯大秦贫苦百姓,孤身一人,老来无依无靠,因此特别命我们走访
附近的穷人,替他们介绍一房妻室。”
木钉哦了一声:“原来是媒婆啊。”
这两个人愣了一下,觉得自己和媒婆大不相同。但是他们也没有反驳木钉的话,而是缓缓地点了点头:“你把我们当成媒婆,倒也可以。”
木钉摆了摆手:“我家徒四壁,请不起媒婆,也养不起媳妇,你们另寻他人吧。”
这两人呵呵一笑:“我们分文不取。我们给你介绍的女子,同样分文不要。你若愿意的话,可以跟我们来看看。”
木钉心想:“反正我也要死了,死前摸一下女人的手也是好的。”
这两人带着木钉去了,木钉很快就愣住了。站在他面前的是女人吗?相貌这么粗犷?肤色这么黑?个个膀大腰圆,孔武有力……
木钉仔细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些人确实是女人。而且外表虽然粗糙,但是神态很谦卑。
那两个人很坦诚地说:“这些是匈奴妇人。如今匈奴被灭,她们无依无靠,因此愿意来到我大秦。分文不取,只求一间草屋,两亩薄田,踏踏实实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