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殿试
裕朝文气南重北轻,一个来自北方的学子中了会元,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在得知杜云瑟的恩师是文晖阳后,质疑的人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人想亲眼看看杜云瑟是谁。
杜云瑟没有管外界嘈杂的声音,专心在寸金院中读书,准备最后的殿试。
殿试在皇城内举行,只考一题,由皇帝亲自出题,考的是策略,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要求文采和对经义的通熟。
古代所有学问都建立在四书五经上,每讲一个自己的观点,都要从经义中找到立足点,借圣人之言谏君,类比到现代就是写论文要引注专著和其他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还有文采,殿试答卷虽然不用写八股文格式,但也要骈散结合,对偶工整,文辞精妙自然少不了。
就算你的观点再好,如果文章写得一塌糊涂,文义不通,也拿不到什么好名次。
所以考试前继续熟读经义,温习美文是很有必要的。
否则就算皇上有心提拔,也要顾及些自己的脸面,杜云瑟想要的是万无一失。
王引智也上了杏榜,排名在二百名开外,对他来说上榜已经心满意足,和杜云瑟一样认真准备着殿试,争取殿试后能外放个好地方。
秋华年和杜云瑟到达京城以来,太子一直没有见杜云瑟,秋华年不知道这两人到底在心照不宣地计划着什么,只知道十六某日傍晚上了次门,交给杜云瑟数封书信。
十六没有走正门,直接在半路上拦了秋华年的马车,他脸上戴着银丝打底的皮质面具,如鬼魅一般,吓了秋华年一大跳。
“是我。”听见十六的声音,秋华年才松了口气。
他让星觅去外面,邀请十六上了马车,十六默不作声地坐在车角,秋华年的眼睛不停往面具上瞟。
“……”
十六沉默了一下,抬手把面具取下来了。
秋华年觉得这样顺眼多了,笑了起来。
马车一路驶入宅子,下车之时十六重新戴上面具,秋华年让下人们各自去忙各自的事。
把书信交给杜云瑟后,十六与秋华年一起在宅子里走了一段路。
“杜云瑟已中会元,殿试应在一甲之中,授官之后,你便要在京中生活了。”
秋华年愣了一下后笑道,“是啊,以后在京中生活,十六你可以常来串门,九九和春生都很想你呢。”
“你……”十六停顿了一下,最终什么都没说。
时近傍晚,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两人一路穿过夹道和主院,来到西边的玉竹院里的侧门前。
临出门前,十六突然转头看他。
夕阳有些晃眼,那一瞬间十六眼中复杂的情绪让秋华年下意识屏住呼吸。
克制、不忍、悲伤、怜惜……
秋华年有些恍惚,这些似乎都不该是十六应该有的情绪。
下一秒,十六已经转过头去,飞快离开了宅子。
秋华年眉头不自觉皱起,他从不相信错觉,也不会自欺欺人地装傻忽视不
对劲的细节。
一定有什么问题,他心想。
然而十六摆明了不想多说,秋华年暂时找不到了解真相的突破口。
除了十六,另一个上门拜访的人是太平侯,与十六不同,他是直接大摇大摆来敲门的。
太平侯被元化帝赐名为康忠,并未随康贵妃的本姓,他有些做事的手腕,封侯以来,被元化帝派出去办了不少差事,俨然是位有圣眷的实权侯爷。
康忠上门,理由是问秋华年特制清凉油做得怎么样了。
秋华年本来都忘了这事,没想到正主直接上门来问,只好花些心思,正好缓解一下殿试前的紧张心情。
康忠的症状和晕船不一样,是下船之后的晕陆地,也可以叫做晕动后遗症。
不过一般人下船后感到头晕恶心,短则持续一两天,长则持续半个月,康忠却断断续续的一年多了还没好。
这是因为作为疍民,他此前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摇晃的海船上度过的,陆地对他而言反而很陌生。
“侯爷之前怎么治这病?”
秋华年问。
“太医院开了四物汤和杞菊地黄丸,犯病了就吃一剂。”
秋华年点头,他算是久病成良医,因为自己天天吃药,所以对中医产生了兴趣,穿越来这两三年读了不少医书,知道这两剂药都是对症的。
而清凉油也是对症的,把它抹在太阳穴上,可以有效治疗眩晕和恶心,“万金油”
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秋华年想了一下,让康忠把他之前用的清凉油拿出来。
东西确实是秋记六陈出品,不过去年秋冬以后,清凉油的销量大幅下降,秋华年就再没怎么做过,铺子里只剩一些旧货。
康忠手里的清凉油还是去年夏天的批次,虽然并未失效,但毕竟没加成熟的化学药剂,效果肯定没有刚做出来的好。
秋华年索性买了原材料,在京城动手做了一批出来,让康忠试试新的是不是效果更好些。
康忠拿去后,过了两天再次上门,拿了一大堆价格高昂的礼物。
除了各色宫绸,还有一大堆珍贵的珠宝,圆润明亮的大珍珠就有足足一斛。
“乡君不必客气,本侯如今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光是元化帝和康贵妃源源不断给予的赏赐,就能堆满几个大库房了。
秋华年不动声色地磨了磨牙,糟糕,被炫富了。
康忠坐下笑着说道,“这清凉油真是好东西,当初在海上要是有它,不知能少吃多少苦头。乡君的方子好好留着,日后有大用处呢。”
秋华年看了眼杜云瑟,总觉得康忠似乎话里有话。
但康忠只是又讲了下京城哪家的海鱼好吃,哪家的珍珠货真,便告辞离开了,临走前还说改日要请他们去吃海津镇的顶级鱼鲜。
康忠离开后,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起回到后堂。
“太平侯今日话里话外都在提海港,是我的错觉吗?”
杜云瑟摇了摇头,“朝廷有意新设海港。”
“新设
海港?”秋华年眼睛一亮。
裕朝目前只允许福州一带的几个港口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
秋华年一直想了解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
却没有机会。
“新海港会在哪里?”
杜云瑟展开一幅京畿及附近地区的简易地图,
端详片刻后,
在一处地方指了指。
“太子已知晓要新设海港,却不确定具体位置,从太平侯的话中看,应当是在这里。”
杜云瑟指的正是海津镇。
秋华年愣了一下后意识到,这块地差不多是现代的天津嘛。
天津作为大城市是较为年轻的,这块地区设立行政机构,最早是南宋时期的直沽寨,元朝改为海津镇,明朝永乐时期才设立天津卫,后来陆续增加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清朝时三卫合一,正式成为天津府。
如今的裕朝,那个位于“三会海口”在另一个时空无比繁华的天津,还只是一个以海鲜闻名附近地区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