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六章 崇祯:同样都是老丈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


 回过神来,朱慈烺继续说道:

 “既然诸位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就按照上面的方法执行吧。”

 “除此之外,将这本救灾手册进行大量刊印,分发到全国各处,各地的救灾工作都需按照上面的进行。”

 “以后的救灾也需要如此。”

 文武百官听到这话,自然也没什么意见,纷纷拱手道:

 “臣遵旨!”

 早朝结束后,朱慈烺并没有着急回去东宫,而是来到了坤宁宫,打算见见崇祯。

 毕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不跟崇祯打个招呼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他打算给后宫找点事做。

 等崇祯仔细查看完朱慈烺带来的关于大明各地天灾人祸的奏折后,他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崇祯虽然知道大明近年来一直灾祸不断,却未曾料到受灾的民众数量竟如此庞大。

 更没有想到眼下竟有二十万灾民正向京城涌来。

 片刻之后,崇祯放下奏折,看向朱慈烺问道:

 “你准备如何应对这些事情?”

 朱慈烺则是淡定的回答道:

 “还能怎么办?灾民们为了一口吃食,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肯定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儿臣已经在城外搭建了一些临时住所,并让户部准备了足够的粮食用于赈灾。”

 “总而言之,无论灾民来多少,儿臣都要确保他们不会饿死。”

 崇祯闻言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担忧地问道:

 “可是京城的粮食够吗?发生了这么大的灾祸,今年的夏粮都未必能收上来。”

 “若是到时候夏粮收不上来,导致京城粮食告急怎么办?”

 崇祯身为一国之君,当然关心百姓的生死,但比起百姓来,但他更看重的却是京城的安稳。

 与京城的安稳相比,那些百姓在他心中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当然,这并不怪崇祯,自古以来帝王都是如此。

 朱慈烺见崇祯面露忧色,这才想起自己忘了把之前和郑成功商议过的事情告诉崇祯。

 随即朱慈烺这才说道:

 “粮食问题父皇不用担心,儿臣已经与郑家谈妥了,从现在开始,郑家的商队会帮助大明从海外购买粮食。”

 “并且郑家承诺,粮食买来多少钱,运到大明还是多少钱,其中的人力物力以及损耗都由郑家一力承担。”

 “初步估算,这些粮食三个月之后就可以运到大明,到时候就算夏粮收不上来,也不会造成粮食危机。”

 崇祯闻言这才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只要京城不乱,那大明就不会乱。

 同时,他也暗自庆幸朱慈烺当初和郑家联姻确实是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

 要不然,粮食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容易解决。

 而且,郑家这次明显是在做赔本的买卖,毕竟从海外运送粮食到大明来,一路上需要的消耗和补给以及人力都是天文数字。

 但郑家偏偏就一力承担了。

 很明显,这都是看在郑小妹的份上。

 想到这里,崇祯继续说道:

 “郑家如此忠心,你也莫要亏待他们,是不是应该再给他们一些赏赐?”

 朱慈烺闻言心中好笑,道:

 “放心吧,父王,儿臣知道该怎么做。”

 “儿臣已经封了郑芝龙的几个儿子为四品游击将军,以此作为对郑家的回报。”

 “因为郑芝龙有七个儿子,所以儿臣总共封了七个游击将军。”

 崇祯听到这话,一时间也觉得有些好笑。

 不知道是笑郑芝龙居然有七个儿子,还是再笑朱慈烺一下子封了七个游击将军。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好似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儿臣打算等到郑芝龙彻底消灭建奴的水师之后,给他封侯!”

 崇祯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他现在也算是外戚了,再加上有功在身,封个侯爵也不为过!”

 一个侯爵之位,换一千八百条船、二十多万水师、以及源源不断的粮食,这个买卖怎么看都赚翻了!

 可紧接着,崇祯突然又想起了自家的老丈人,一时间一股怒意就直窜脑门。

 同样都是老丈人,为什么自己的老丈人只知道坑自己呢?

 这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突然就在这时,周皇后走了过来,只见她一脸关切地问道:

 “烺儿,天下发生如此大的灾难,母后也想为灾民做些什么,你看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母后可以做的?”

 朱慈烺看了一眼周皇后,随即笑道:

 “母后和儿臣想到一起了,儿臣这次来不只是为了找父皇,还是为了找母后。”

 周皇后听到这话,也瞬间面露喜色。

 她或许算不上是大明朝最贤明的皇后,但也算是大明朝的好皇后之一。

 她知道现在天下已经大乱,所以她也想力所能及地为这天下、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做一些事情。

 于是乎,朱慈烺随即从身后的马宝手中拿来了一个口罩,然后递给了周皇后。

 周皇后看着手中这个颇为怪异的东西,有些奇怪地问道:

 “这是什么东西?”

 朱慈烺笑着解释道:

 “这是儿臣发明的防护用品,名为口罩。”

 “儿臣考虑到每逢大灾之时,必然伴随着瘟疫的发生,所以儿臣想了一系列的办法来阻止瘟疫的发生和蔓延。”

 “这口罩就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之一,只要将口罩戴在头上遮住口鼻,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瘟疫的传播。”

 “儿臣想让母后带着后宫的宫女和妃嫔们制作大量的口罩,用来保护救灾官员和灾民的安全。”

 周皇后听到这话,神色瞬间也变得郑重了起来。

 虽然不知道这个名为口罩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朱慈烺说的那么厉害,但只要是能为灾民做些事情,她自然也是愿意的。

 随后,朱慈烺又大概讲述了一下口罩的制作过程。

 说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两片纱布中间加一些棉花,缝合之后两边再加上挂耳绳。

 这玩意儿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

 周皇后虽然贵为皇后,但一直以来她都有亲自缝补衣物,所以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制作方法。

 随后,周皇后笑着说道:

 “烺儿放心,母后这就召集后宫的所有嫔妃宫女来做这件事情。”

 朱慈烺也是点了点头:

 “那儿臣就代替天下的灾民谢过母后了。”

 一旁的崇祯听到母子二人之间的对话,自然也是一脸的欣慰。

 皇后都这样了,身为太子侧妃的郑小妹自然也不能落后。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里,郑小妹每日都出入皇宫和周皇后一起制作口罩,或多或少也算为百姓出了一份力。

 崇祯和周皇后也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儿媳妇了。

 这一天,朱慈烺闲着没事,带着一行人去巡视城外搭建的房屋。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水泥,所以工部搭建的都是一个个窝棚,虽然都很简陋,但勉强也算是能遮风挡雨。

 然而,伴随着水泥的开始使用,之后就不再搭建窝棚了,而是搭建起了类似于仓库的大型房屋。

 因为水泥的特性,房屋搭建速度也很快。

 目前搭建的房屋已经足够容纳数万人了。

 至于之前搭建的那些窝棚,因为和水泥搭建的房屋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多,所以朱慈烺打算把它们当做临时厕所使用。

 而且最近几天已经开始陆续有灾民来了,也都被妥善安置了下来。

 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

 数日后,京城郊外。

 一支数千人的灾民队伍正步履蹒跚地朝着京城的方向行进。

 他们都是从山西、河南一带逃难过来的,这一路上的艰辛难以言表。

 许多人甚至不清楚京城的确切方向,只是盲目地跟随着前方的人群好似行尸走肉一般行走着。

 沿途的一切可食之物几乎都被他们吃光了,从树皮、树叶到草根,无一幸免。

 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人在半路上倒下,他们的生命之火在无尽的苦难中渐渐熄灭。

 张大壮望着身后绵延不绝的难民队伍,再望向前方那未知的方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他也是从河南逃难至此的,一路上,他失去了妻子、父母,如今只剩下孤身一人。

 他曾无数次想要追随家人而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因为活着,总还有一线希望。

 舔了舔已经干裂的嘴唇,张大壮迈开步子,继续步履蹒跚的前行。

 在他看来,只要到了京城,应该就能活命了。

 突然就在这时,前方人群中传来了一声凄厉的呼喊: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你怎么了?快醒醒,不要吓娘啊!”

 张大壮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地方,一个二三十岁的女人正抱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痛哭流涕。

 那个孩子闭着眼睛,四肢无力地垂着,似乎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对于这样的惨状,张大壮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这灾荒之年,连大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呢?

 尽管这一路上大人们已经尽力节省吃的喝的给孩子,但这支队伍已经三四天没有吃过东西了。

 最多只能喝点水、刨点草根充饥,孩子早就坚持不住了。

 张大壮无奈地摇了摇头,准备继续前行。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察觉到了不对劲。

 周围几个瘦骨嶙峋、眼神凶狠的灾民突然将那个女人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