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张鲁和刘璋(求追读!)
道教,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宗教。
东汉时期,社会上广泛传播的黄老思想(黄帝和老子)、谶纬思想、神仙方术和民间信仰互相融合,慢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宗教教义体系,产生了最早的道教。
这个时候的道教,主要有两大支:北方的太平道,和南方的天师道。
太平道由“大贤良师”张角创建,广泛活跃于华北平原一带。
它的特点是,太平道的“师”手持九节竹杖,施展符咒,为人治病。
病人叩头思过之后,给他喝符水。
病好了,说明符咒很灵验。
病没好,那当然就是因为病人心不诚,所以符咒无效。
一个人是否真的诚心信教,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外人又看不出来。
所以他们的这种逻辑自洽的传教办法,在普遍迷信的汉代几乎是百试百灵。
别说是平民百姓了,哪怕是一些读过书的官吏也信以为真。
很快,太平道便发展了数十万教徒。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
依托于皇帝的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外戚稍微好一些,毕竟大部分还算是读书人,知道拉拢士人,尽量维持统治秩序。
宦官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官宦心理扭曲,凶狠毒辣,下限很低,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
大肆打压士大夫的“党锢之祸”,就是由宦官主导的。
自此之后,东汉政府便逐步失去了士大夫阶层的支持。
没有了士大夫的制衡,宦官们变本加厉,克剥百姓,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于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角振臂一呼,喊出了那句响彻云霄的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之后,太平道信徒揭竿而起,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
因为太平道教徒都头戴黄巾,所以这场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起义军被称为黄巾军。
又由于黄巾军人数众多,犹如蚂蚁,所以被官府蔑称为“蛾贼”。
(在古代汉语里,“蛾”字与“蚁”字相通。)
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皇帝无力清剿,不得不把权力下放给地方官员,让他们自行募兵,镇压黄巾军。
很多对皇权不满的士大夫们,趁机倒向了依靠镇压起义而崛起的各路军阀。
几年后,在官军的镇压下,黄巾军最终失败。
但是这场起义严重动摇了皇帝的权力。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便是由此而来。
太平道的黄巾起义失败了。而另外一支活跃于巴蜀地区的道教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这个教派由张道陵(原名张陵)创建,名曰天师道。
太平道有“三张”,即黄巾军的三大领导人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一称张良……)三兄弟。
巧合的是,天师道也有“三张”,即张道陵、张衡(不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个……)、张鲁祖孙三人。
据传,他们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张子房的后人。
想要加入天师道,或者向他们请求治病,需要缴纳五斗米,因此天师道又被称为“五斗米教”。
官府则蔑称他们为“米贼”。
太平道与官府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因此遭到了残酷的镇压。
而五斗米教则不同。
传到张鲁这一代时,他选择了依附益州牧刘焉,与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