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 作品

第124章 江湖春点

 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这一声“辛苦”,算是江湖人的黑话切口,只一张嘴,对方就明白了,大家彼此都是江湖人,不管对方来意如何,至少大概了解了身份。

 不过眼前这名“贼王”还是有些诧异,毕竟眼前这个小娃子实在年轻,看起来真不像是摸爬滚打的江湖人士。

 “辛苦什么呀辛苦,兄弟,你上这儿来干嘛?”

 牛仔男不明所以,他见沈歌这个“大学生”直愣愣地就冲到了他们的头儿面前,还莫名其妙地说什么辛苦,实在有些古怪。他怕对方闹出什么幺蛾子来,此刻也不顾忌暴露四人的关系了,脸上带着笑容就走了过来,想要赶紧借机把他拉走。

 中年人见他这样,嘴唇动了动,但没开口阻止。

 沈歌看到这一幕反而有些不解了,这牛仔男跟他们不是一伙的么,而且他刚才也听到对方说了几句黑话,怎么连这一声“辛苦”的含义都不懂......到底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难道说中年人还有这个“贼王”根本没教过他什么江湖规矩?

 就在几人各怀心思之时,那目光如电的“贼王”还是开口了,盯着牛仔男看了一眼,吐出两个字来:“回去。”

 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顿时让牛仔男止住了迈出的脚步,爽快的笑容也僵在脸上,有些不知所措。

 最后还是中年人拉了他一把,将其拉回了身边。

 “贼王”的目光再次看向沈歌,片刻后才稍一抬手,发出了一声细若蚊吟的“辛苦”。

 这就算是对上暗号了。

 近来这种说话方式是完全用不到了,老一辈的都懂得不多,更别说这些年轻人了,这也是“贼王”见到沈歌后这么诧异的原因。

 关于这种交流方式,能让普通人有些简单了解的,应该就是电影《智取威虎山》了。

 像杨子荣初上威虎山时经典的对白,土匪说“蘑菇”,意为“什么人?”,杨子荣答“想啥来啥,想吃奶了,娘来了,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就来了”,意思就是说,“找兄弟”。

 两句话说明来意。

 进了威虎山大堂后,那几句“西北玄天一朵云,乌鸦落进凤凰群。满屋都是英雄汉,谁是君来谁是臣”;又是什么“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引得观众争相模仿。

 还有“甩个蔓”,就是让对方报上名号。

 到现在这个方式在相声中仍有保留,在相声中叫“磨蔓儿”,算是相声表演中一个开场的方式,吸引观众。

 经常看相声的人应该都看过这样一幕,捧哏和逗哏两人——

 “您贵姓?”

 “我姓张。”

 “弓长张,还是立早章?”

 这即是一个简单的磨蔓。

 “贼王”紧盯着沈歌,哪怕已经互道了辛苦,他也仍是不太确定,收回了锋芒的眼神,声音沙哑地低声道:“小兄弟,你这是......”

 “前辈,都是吃搁念的,您就......”

 沈歌轻声道。

 “贼王”这就明白了,微微点头。

 “吃搁念的”,说的就是江湖人,沈歌这一句大家都是“吃搁念的”,对方就明白了,都是行走江湖的老合。

 “什么蔓?”

 “断子蔓。”

 “贼王”又道:“春点开不开?”

 “春点半开。”

 简单两句在外人听来有些莫名其妙的话,沈歌就已经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名号。

 “什么蔓”,就是问沈歌姓什么,“断子蔓”意思是“我姓孙”,“贼王”又问他,春点开不开,春点就是江湖人口中所使用的黑话,就是在问他懂不懂春点,沈歌回的“春点半开”则是在说只懂一半,并不全部了解。

 一旁的牛仔男听的云里雾里的,同时脑袋也有些发懵,他想不通为什么路上遇到的这个清澈愚蠢的大学生,此刻却是这样的一副表现,和他们的头儿聊得头头是道,而且说的明显就是他一直听不懂的那种黑话。

 这、这不太对吧。

 中年人见状神色有些凝重,别说是牛仔男了,就算是他自己对春点也是一知半解,说的不比对方好多少,没想到随便遇到的一个坐在对面的年轻人,竟然就懂春点,那想来他们刚才的那番对话都被对方听进去了。

 想到这里,他不动声色地微微握拳,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来意如何,但怎么看感觉都有点不妙

啊......

 牛仔男用胳膊肘戳了戳中年人,挤眉弄眼的似乎想要他告诉自己沈歌他们在聊什么,中年人心中无语,即便是他自己都是一知半解,还跟他说呢。

 就像普通人认字说话离不开字典、词典,江湖人行走江湖也离不开春典,传闻这是江湖人用的黑话,以前南方地区称为“春”,北方叫“典”,后来在几位江湖前辈的努力下,才让两地区的黑话融合在一起,合称“春典”,也叫“春点”。

 跑江湖的人,不论是三教九流还是五花八门,但凡想要在这江湖上做生意,都得会这“春点”。

 中年人记得曾听一位老前辈说过,江湖人对这春点尤为看重,手艺和家业都是不能轻传的,像师父教徒弟手艺,三年拜师两年效力,就这样师父还得留一手呢。

 教出去容易,弄丢更容易。

 江湖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宁惜一锭金,不舍一句春”,据江湖老前辈所说,懂春点的江湖人,那是宁愿给你一锭金子,都不愿教你一句春点。

 为什么?

 因为这是江湖人做生意的根基。

 这春点就只能江湖人知道,如果被外行知道了,那他们的生意可就完了。

 中年人记得两年前跟他们面前这个“头儿”一起喝酒时,他问起了这个问题,“头儿”没具体解释,只是给他举了个例子。

 他说,如果村里有个走街串巷卖药的先生,正被一家人请到院子里看病。这卖药的先生本事不大,看不出病人得了什么病。

 刚好这位要看病的人邻居是个江湖人,既然都是吃搁念的老合,他就会帮衬着卖药的先生把这个钱赚了,就会提前跟卖药的先生说:“果食点”是“攒儿吊的粘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