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东番之变(3)
整饬东南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整合资源,以一个干净的地方,叫大明能源源不断的对外进行扩张吗?
一连数日,台北风平浪静。
自那场酒宴结束后,曹化淳就一直在关注方正化一行,他很想看看方正化他们,究竟是怎样做的。
毕竟在东番待的时间久了,对于存在的问题与状况,曹化淳心底太清楚了,如果说方正化没有足够的魄力与胆气,那他不介意向京城呈递密奏。
越是距大明权力中枢远的地方,朱由校就越是会启用多股群体,继而使他们彼此间制衡的同时,还能起到彼此监督的作用。
只要有权力在,有些东西就避免不了。
哪怕是再远的地方,治下是否贫瘠,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事。
对于朱由校而言,在他持续渗透南洋的大战略下,构建好开拓南洋的体系框架,确保中枢的影响力始终存在,不会受到地域的影响被削减,是他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南洋是属于大明的南洋,而非是某一小撮人的南洋。
正如东南是大明的东南!
因为有些人背离了这一想法,所以东南才有今日的动荡!!
“镇守,您说这方正化是不是怕了?”
一穿蟒袍的太监,眉头微皱,看向闭目养神的曹化淳,“这都过去多久了,西缉事厂这边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如果方正化真有想法的话,不至于说连您说的那些话都听不懂啊。”
“东番海关是很复杂,背后还牵扯到李永贞他们,可要是方正化他们,连这都不敢轻易触碰的话,那……”
讲到这里时,那人停了下来。
其实在方正化领着人来东番后,就已经有人拿其跟魏忠贤进行比较了,对于各个群体的来讲,他们之中有不少对魏忠贤离开东番有不舍的。
魏忠贤在东番,在南洋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这点跟魏忠贤刚到南京,也有人会拿其跟方正化进行比较是一个道理,毕竟掌权的永远是少数,谁想要避免某些风波下不会受到影响,站队就是必然要做的事情。
“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曹化淳缓缓睁开眼眸,语气平静道:“方正化这个人,跟魏厂公是有些不一样,但你要说他是个胆小之辈,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别忘了,当初方正化他们奉旨南下,皇爷可是要其整饬操江的,那个时候东南的局势可也不安稳。”
“崔呈秀他们干的事情,还有一些别的事情,真要是出现些别的风波,是有可能造成大动荡的。”
“可方正化呢,是不做则以,一做就势必震动所有,那前后,有多少人被西缉事厂的人逮捕处决了?”
“可人是会变的啊,镇守!”
那人皱眉道:“想当初李永贞他们,一个个是怎样的存在,您也不是不清楚,这近两年来他们呢?”
“是愈发的猖狂了。”
“有些人在各自镇守之处,过得是何等奢靡,您也不是不知道,魏厂公也不是不清楚,但他们却依旧我行我素!”
“是啊,这人啊都是会变得。”
曹化淳带有几分感触道:“人要是不会变的话,那这世间就不会这样复杂了。”
那人沉默了。
其实李永贞他们贪一点,这不算什么大事,毕竟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很关键,也很危险的,想要叫人付出,必然是需要有舍的。
可偏偏李永贞他们好死不死,非要跟一些群体联系起来,这其中就有西夷海商,还有传教士。
让曹化淳最不能理解的,是李永贞之中的一些人,为何要选择信教呢?内廷的人,不是不知道,天子是最厌恶这些的。
但当了解到一些真相后,曹化淳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信这些都是表象罢了,真正的缘由还是他娘的利益。
在南洋待的时间久了,难免会接触到大明以外的东西,这其中关于西夷的种种,也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
股票,这个在一个个公司之中存在的产物,就必然会被一些人知晓。
仅是曹化淳查到的,在过去啊,李永贞他们就低价购买了不少股票,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多,这也使得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关键是这还叫人找不到任何由头指摘。
毕竟是自己的钱,我买点东西岂不正常?
也是在东番待的时间久了,曹化淳才渐渐看清一些本质,难怪朝廷过去在海事方面,会关关开开的,一些人始终会鼓捣什么,这归根到底啊,是不希望其中的暴利,被朝廷真的发现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当利益足够大时,有些事就会层出不穷。
也正是这样吧,使得曹化淳虽说看不惯魏忠贤的一些所作所为,但他却没有多说什么,毕竟恶人还需恶人磨!!
“镇守,出大事了!!”
而在此等态势下,一人匆匆跑进堂内,这叫曹化淳眉头微皱。
“出了何事这般慌张!”
一旁的那人见到后,不由皱眉道。
“周太监!”
进来那人听后,立时说道:“在台北港,有十数艘大船停靠,由西缉事厂的人负责押运,浩浩荡荡的朝西缉事厂驻所去了,这在台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啊。”
“你说什么?”
曹化淳惊愕的看向那人道:“被抓的是谁?”
“是海关的人!!”
那人忙道:“现在有不少人……”
“哈哈!!”
只是那人还没讲完,曹化淳却大笑起来,原以为方正化到现在还没有动静,万没有想到他们居然玩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事了。
而在想到这里,曹化淳却想通了,是啊,在过去他一直在关注西缉事厂,那除了他以外的群体呢?
能在台北的,有多少是拎不清事实的?
在这方正化的角度,即便是要做一些事,那他也必须要把优势发挥好才行,不然的话,那事可能还没有开始做,就遭到破坏与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