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至天涯 作品

第1110章 责任


 为何大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继而导致中枢及地方生乱,特别是党争的频次与规模,是呈愈演愈烈之势的,而在这一场场风波下,到最后都会聚焦到中枢,聚焦到天子身上。

 朱由校在了解与熟悉一些真相,就清楚为何会这样了,这归根到底啊,就是一个钱字给闹的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别管这王朝怎样更迭,更别提新旧王朝交替之际,这天下会为之死多少人,可一旦新的王朝,取缔了旧有王朝统治,但凡是实现大一统的王朝,随着统治时间的推移,有些东西就避免不了。

 这是阶级本身带来的。

 而在王朝之下,存在着太多传承久远的家族,在避害趋利这方面,他们有着太多的经验与操作了。

 人少有人少的玩法。

 人多有人多的玩法。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知党争内耗的坏处,可当一些人取缔了另一帮人,更换其表,却不换内核的争斗就会出现。

 “陛下,这是弹劾魏忠贤、卢象升等的奏疏汇总。”

 数日后。

 西苑,玉熙宫。

 南书房大臣陈明遇微微低首,捧着一摞奏疏向御前禀道:“其中请求罢黜卢象升,召回魏忠贤的奏疏增多不少。”

 “除此以外,经南书房筛整,借着东南生起的风潮,弹劾东南诸省督抚的奏疏,近来也开始多了起来。”

 大殿内,站着的其他南书房大臣,听到陈明遇所讲之言,无不是流露出各异的神色。

 由于卢象升、魏忠贤先后进抵东南,在其期间所做种种事宜,持续不断地对东南产生不小影响,特别是南京、应天府、南直隶、浙江等地的变故不断增多,这也导致中枢弹劾他们的人在增多。

 本身对东南奴变一事,天子大张旗鼓的调遣诸军各部,命卢象升节制奔赴东南平叛,这虽说引起不小的风波与争议,但那个时候啊,很多人的注意皆在中枢变革上,特别是战时机制的推行,更是叫内阁成为风口浪尖的存在。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啊,有些事在悄然间发生改变。

 “近来针对内阁的舆情怎样了?”

 伏案忙碌的朱由校,继续批阅着奏疏,对陈明遇一行道。

 “禀陛下。”

 王家彦上前作揖,“由于东南持续生变的缘故,使得过去针对内阁而生的不利舆情,近来呈持续衰退的趋势。”

 “特别是次辅,朝野间所生各种不利舆情减少最为明显。”

 “受中枢奉行战时机制的影响,经户部议明确的各项税改,如今在中枢所辖有司加快推行,在北直隶、山东、辽东几省的……”

 听到王家彦所讲种种,朱由校放下了御笔,嘴角露出一抹嗤笑,这就是东风压住了西风啊。

 如果没有魏忠贤、卢象升他们在东南所做种种,恐今下的大明中枢啊,还是呈现一片乱糟糟的境遇。

 之所以会有这种改变,是因为有些群体的利益,切实遭到了威胁与迫害!!

 别的不提。

 单单是卢象升派人接管操江、南运河这两件事,就使得在过去平稳发展下,所隐藏的众多腌臜事,被直接暴露出来了。

 平定奴变?

 那不过是表象罢了!!

 朱由校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卢象升、魏忠贤等一行人,在各自的位置上,把各自的差事给办好了,或许他们之间会生分歧,会起矛盾,但有他这位大明天子在中枢坐镇,特别是派去东南的军队,是掌握在卢象升这等忠臣手中,朱由校就不惧怕东南出什么乱子。

 即便是搞到最后啊,东南诸省治下频生叛乱或冲突,大不了叫卢象升领着大军,再把东南打下来就是了。

 反正在此之前,东南诸省沿海筹建的产业,还有更替的各省督抚在,即便真出现这种状况了,只要将受波及的底层群体给集中起来,叫他们能凭借劳作换取养家报酬,这期间确保好多数地方的粮食供给,朱由校就不信东南真能隔江而治!!

 依附在大明身上的毒瘤,没有流血,没有杀戮,怎么可能给它悉数铲除干净啊,这点朱由校在很早的时候就看清楚了,也看透彻了。

 “给朕继续盯着!”

 想到这里,朱由校伸手道:“越是动荡难安的局势,这心就越是要定下来,在如此多反对声潮下,朕倒是要好好瞧瞧,有些人如此激烈的反对,对于大明,对于天下,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

 正是因为清楚某些群体的嘴脸,所以对于今下的形势啊,朱由校早就不相信任何人了,他就相信自己的判断。

 而在中枢层面,朱由校就紧抓几件事。

 确保漠南一带明军健儿所需,以确保大明能取得终胜。

 力挺战时机制,支持内阁推动改革。

 力压东南风潮,压着层出不穷的手段与算计。

 在紧密围绕这几件事下,别的事情都不是要紧事,只要漠南、东南这两场仗,大明中枢能取得终胜,那么有些事就随之而变了。

 当然,或许有人质疑,如此规模的战争与动荡下,大明中枢财政如何确保运转?

 这就要看孙承宗、毕自严他们的了。

 战时机制,就是应对战争与动荡而生的,紧密围绕这一大势下,如何确保中枢财政不崩盘,就是内阁必须要做好的事。

 对此一些改革,势必要持续深入才行。

 不深入,中枢财政根本就运转不下去。

 这或许会迸发出更多矛盾与对立,但只要大明中枢明确的仗能打赢,继而通过宣传传递下去,有些东西啊就会出现变化。

 从登基到现在,别看朱由校杀了很多人,但他依旧还是在强忍着滔天杀意,因为大明摆烂、比烂的太多了!!

 但是牵扯范围广,波及领域多的杀伐,关键是持续的时间还会很久,这会给大明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影响,会动摇到大明的统治根基,所以朱由校在忍着这股杀意,甚至默许部分改革红利,叫一些群体给获取了。

 可现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