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编 作品

第135章 讽刺小说《为你好!》

 张旭知道,一篇文章可能不会立即改变现状,但至少它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后续可能的话,他还会继续写一些讽刺小说,把这种现象放在大众的监督之下。 

 在《青年报》编辑部,左小华和同事们将收集到的素材整理成了连续深度报道,标题就是《来自企业的声音》。 

 报道中不仅引用了《为你好!》中的情节,还结合了读者来信和企业管理者的访谈,全面展现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社会主义问题。 

 华光科技公司遭遇的情况,左小华略作修饰后把它作为例子写在里面。 

 从读者来信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在各地都有发生,已经变成普遍现象。 

 把它报道出来,减少或者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左小华最想达到的目的。 

 这篇报道在《青年报》上发表后,顿时引起重视。 

 短短一天时间,就有领导发话出来,让各级认真学习,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Ld的办公桌上,《来自企业的声音》几个标题大字,看得他眉头紧皱。 

 再看到报道中有华光科技公司的字样,他心里隐隐觉得这事有些不太对劲。 

 看到报道里写的内容后,他不自觉的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 

 基本上报道中所说的情况与他平时到企业的表现相差不大。 

 没想到啊,华光科技公司竟然有这样的能耐,居然在《青年报》上发表文章。 

 这可是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一个不注意就会引起上面的目光。 

 想到这里,他冷着脸叫来秘书,吩咐道:“你给下面的说一声,检查暂时停一段时间。” 

 看秘书领命出去,他又重新把目光聚焦在《青年报》副刊上。 

 思考怎么能消除之前行为带来的不好影响。 

 有了《青年报》的神助攻,张旭一下轻松了许多,后续的讽刺小说也不用写了。 

 读者来信的威力远远大于讽刺小说。 

 没有别的事牵涉精力,他顺利完成《潜伏》初稿。 

 与后世只有一万多字的小说比起来,张旭创作的《潜伏》已经变成了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潜伏》的出版,他仍然选择在青年出版社。 

 看到厚厚的小说打印稿,王维灵高兴的嘴都闭不拢。 

 “你这么一弄,审稿和校对可轻松多了。” 

 翻着干干净净的稿子,王维灵爱不释手。 

 有汉字处理机之前,作家写稿全靠手写。 

 如果作家字写的不好,对审稿

和校对的人简直是折磨。 

 汉字处理机则完全规避了这些问题。 

 张旭笑着点头,他深知汉字处理机给写作带来的便利。 

 它不仅提高了写作效率,还简化了出版流程。 

 以往手写稿件需要经过繁琐的录入和校对,现在则可以直接打印出干净整洁的文稿,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王哥,这次《潜伏》的出版,我还是希望你们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宣传。”张旭对王维灵说道,他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充满信心。 

 王维灵毫不犹豫地点头:“这是肯定的,你张旭的作品,我们青年出版社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之前的作品销量和反响都那么好,我们有理由相信《潜伏》也一定能成为畅销书。” 

 张旭表示感谢,他知道出版社的支持对作品的推广至关重要。 

 《潜伏》不仅是一部谍战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和社会矛盾的作品。 

 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这天,张旭正在上班,忽然接到吴组湘的电话。 

 吴组湘告诉张旭,丛姗前两天来燕京大学找过他。 

 上次与丛姗见面还是拍《牧马人》电影的时候,一晃已经过去一年时间。 

 当时丛姗说有时间找张旭玩,后来张旭经常去日笨,倒没听说丛姗来找过他。 

 现在突然去燕大找他,指不定有什么事情。 

 张旭的好奇心一下被勾了起来,他决定尽快联系丛姗,问清她的来意。 

 作为《牧马人》的主演,丛姗给张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专业精神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使得电影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 

 和吴组湘聊了一会后,张旭拨通了央戏的电话。 

 对面答应帮他找丛姗之后,张旭才挂了电话等着丛姗回电。 

 按照丛姗入学时间,她现在已经是大四学生,马上要面临毕业分配,或许是有关毕业分配的事情。 

 等电话的时候,张旭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着。 

 十几分钟之后,电话铃响起。 

 张旭迅速拿起电话,听到了丛姗熟悉的声音。 

 “张老师吗?” 

 “是我,我是张旭。” 

 张旭回答道。 

 “张老师,不好意思,前几天去燕大找你了,才知道都毕业上班了。”丛姗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歉意。 

 “没关系,我才上班没两个月,很多朋友都还不知道。” 

 张旭笑着解释道。 

 “你写的几部小说我都看过了,写的实在太精彩了。”丛姗在电话那头说道。 

 “多谢支持,下次见面我送你两本。” 

 “谢谢张老师。” 

 丛姗声音一下激动起来,随即又是一阵沉默,似乎在考虑如何开口:“我现在对未来有些迷茫,不知道是继续在演艺行业发展,还是尝试做些别的。 

 我对表演有热情,但学校里的一些事情,让我非常想逃离。” 

 丛姗的语气有些低落,张旭听的心中一动。 

 拍摄《牧马人》电影之后,丛姗一夜火遍大江南北。 

 随之而来的,是名声和赞誉,也有许多她不曾预料到的烦恼和压力。 

 伴随着这些一同来的,还有同学带来的各种霸凌。 

 张旭知道,作为公众人物,丛姗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表演艺术上的挑战,还有来自社会和媒体的各种关注。 

 这种关注有时候会成为动力,但更多时候会变成一种负担。 

 “丛姗,你的感受我能理解。”张旭温和地说,“但你要记住,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内心。 

 你是一个有才华的演员,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