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编 作品

第77章 人生第一个奖项(求订阅!)

 “丛珊!” 

 在张旭目光注视下,谢进说出了张旭期待的名字。 

 “丛姗和高倩比,看起来确实要稚嫩一些,但丛姗有一个所有人都没有的优势。” 

 谢进吃了口菜,看到张旭听到这个结果有些不解的神色,解释道:“丛珊具有今天所有人都不具备的青春气息。” 

 “青春气息?” 

 “对,就是年轻人特有的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状态。 

 不但高倩,今天所有面试的学员都没有。 

 我也是在看到丛姗后才发现的,与灵性比起来,对李秀芝这个角色,我更看重青春气息。” 

 好吧,你是导演你有理。 

 “你看这两个人呢?” 

 谢进说了自己的见解,看向张旭。 

 “我对这两位都很满意,而且你刚才说的青春气息这个状态,我想了一下,丛姗确实比高倩更像李秀芝。” 

 既然谢进选择的对象里有丛姗,而且从他的态度来看,更倾向丛姗演李秀芝。 

 张旭自然乐见其成。 

 “那好,明天我就去找金院长。” 

 确定丛姗出言李秀芝,张旭的工作告一段落,只等正式开拍时他到现场指导一下,就没什么事了。 

 谢进留下来与央戏衔接丛姗参演的问题。 

 张旭则骑车回到燕京大学。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名单公布后,张旭陆续收到一些朋友、同学的祝贺信件。 

 《洪岩》杂志主编马荣也专门写了一封贺信。 

 在信中,马荣代表全体编辑祝贺张旭获奖。 

 顺便,也请他在不为难的前提下,有需要发表的小说,优先考虑家乡的杂志。 

 《种包谷的老人》第一次发表,就是刊登在《洪岩》杂志。 

 《种包谷的来人》能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洪岩》杂志功不可没。 

 况且张旭和《洪岩》杂志社的编辑们,本身关系就很好。 

 张旭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洪岩》杂志的编辑们给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现在马荣出面约稿,这个面子不能不给。 

 不但要给,还要写一篇高质量的小说。 

 张旭还没想好写篇什么小说投给《洪岩》杂志的时候。 

 《燕京文学》陈世冲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直接找到学校来了。 

 “张旭,哥哥我找你约稿来了。你可得救救我,这期杂志我的版面还缺稿子,你可不能让我开天窗啊。” 

 一见面,陈世冲就大声求助。 

 张旭不禁摇头,笑道:“陈哥,这还需要你亲自出马?打电话说一声不就行了。” 

 “谁让你这离的近呢。打电话喊人的功夫,我骑自行车都到了。” 

 陈世冲笑呵呵说道。 

 虽然他说的有些夸张,可《燕京文学》杂志社离燕京大学确实挺近,骑自行车也就半小时路程。 

 确实花不了多少时间。 

 现在路上的自行车不多,没到自行车大军的年代。 

 骑的高兴了想要飚个车,都没问题。 

 快要到吃午饭的时间,燕大食堂人多又嘈杂。 

 张旭拉着陈世冲来到学校外面的饭店,边吃边谈。 

 “知道你平时上学挺忙的,抽空写个短篇交给我就行。” 

 陈世冲一口气喝了一大杯啤酒,舒服的打了个饱嗝。 

 “没问题,我尽快交给你。” 

 张旭知道,如果一个作家长时间不发表作品,慢慢就会被市场遗忘。 

 偶尔刷一下存在感,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像《燕京文学》这种杂志,读者群体很广泛,发行量很大。 

 经常发表作品对声望提高也有好处。 

 反正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他准备直接写两个几千万把字的短篇,分别投给《洪岩》和《燕京文学》。 

 “那我先谢谢你,你可不知道我们编辑的压力有多大。 

 每天脑袋里想的就是稿子。” 

 “我完全理解,毕竟我们也是经常被催稿。” 

 张旭给陈世冲又倒了杯啤酒,笑着说道。 

 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既矛盾又有同一性。 

 处理的好事半功倍,处理不好这两者就是矛盾重重。 

 “谁说不是呢。” 

 陈世冲深有感触。 

 送走陈世冲,张旭没有回寝室,而是直奔燕大图书馆。 

 他需要查阅一些资料,为接下来的两篇

小说做些准备。 

 这次他准备还是以农村题材为写作方向。 

 一是老师吴祖湘本身就是研究农村题材的大家。 

 再就是张旭在农村插队做知青这几年,所见所闻确实感到做农民的苦。 

 如果通过自己的文字,让读者关注当下的农民和农村。 

 也算张旭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这天,张旭正在教室上课,就看到系办公室的老师在门口,对他招手。 

 他连忙弯着腰走教室。 

 “张旭,你的电话怎么这么多,这个月我都来三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