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你心胸狭隘
黎当谢了刘邦一波,就没再与人来往了。不是他虚情假意,而是他们现在正在忙着讨论整体的执行细节。
简朱在召集人手之前只是列好了大概的框架,该如何去填充这些框架,并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需要集思广益。
赵昌也不可能每天都在,但是今天抽了一点时间来旁听,查看阶段进展。
有大上司在,他们一开始还收敛着声音,好声好气地、你来我往地、彬彬有礼地回合制发言,但是争着争着就上头了。
一个个撸起袖子,嘴皮子嘚啵个不停,挥袖振臂,声音逐渐放大,力图在气势上压垮对方,激动的小火苗在眼中燃烧。
“原来平时是这样?”保持安静的赵昌存在感已经很低了,还是尽力小声问。
“是这样。”范易令也小声道。
他虽然是部门的一把手,实际上却不是拉起部门的核心,真正的核心是二把手简朱。
但他也知道自己是转职来养老的,没事给部门向上争取点福利,保证一下手下待遇,当一个行政上的大喷子就齐活了。
范易令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
谁让简朱他爹是管控物价的一把手,简朱独立出来另负责一平行部门,职能又在偏向市场监督管理。两父子在商业大类下占的地位都很重要,年轻的简朱就往后挪了一位,降来一个吉祥物老上司。
范易令道:“密那几人在商讨的是售货的种类,他们认为可以先试着在官商中放上更多商品,一步一步增加。私商有的,我们也应该有,现在是在争论什么该放什么不该放,密仍然认为有些是不可以放开售卖的,应该把握在手里。”
他虽然是吉祥物,却很合格,不轻易决策,又对部门事务了如指掌:“就像征战时期的粮食……暂歇征战后,也有需要把控的东西。”
“嗯。”赵昌今天也是来做吉祥物的,所以和老吉祥物混在一旁,做两个观众。自然也就他们俩聊天。
范易令又说:“当那几人是在商讨户籍的影响。只有商户可以经商,如果进行交易,农户工匠什么样的行为才不会被划定在经商的行列,售卖自己的劳作成果这就不算,他们认为还可以先划定出合规的交易时间,或是固定的交易地区,在县乡官吏的控制下……”
商人地位低,以前就是。为了保证充足的农耕,即便试着开放交易,也不会去提升商贾的地位。这样一来,怎么样界定“商”这一概念,就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定。
“不过他们最近在和梓那一组协商价格与抽税,梓在罗列限定各类售卖的价格范围。当说如果规定区域交易,可以在入场时收固定的费用,梓认为要在结束后按照他们的收获收取对应的费用……”
讲着讲着,范易令停下来,说:“大家的热情都很充分,但一定会有许多人不愿意的。”
他说的“许多人”不是指在场人士,而是指即将被影响的商户们。
优秀的大商人一般都有着突出的武装力量。抛开货源不作讨论,想要行商,首先要有车马,才好在各地来往。
车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就不是普通人能搞的。有了这些之后,还要有护卫,保护自己的商品与车马。
如果不做防护就上路,简直是小儿抱金,嫌自己活得太好,生怕不被打劫。
既然要护卫,就要准备刀剑皮甲,也要粮草吃用。
这都是现实的需求。所以有时候经商经着经着,就经出一支私人军队了。
各地的商户,只要是资本雄厚的,必然拳头大,很能打。
赵昌知道会触犯到别人的利益,道:“不急,慢慢来,只要愿意的人超过不愿意的人就可以了。”
做事根本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总要放弃一部分人。
范易令也确实不急,道:“我们认为可以在两年内完成关中的目标,再用一年时间囊括巴蜀之地,五年内稳固三晋,十年内整合天下。”
即便是推行政策,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边推行,一边接受反馈,一边再作更改。
赵昌知道这个,这是他和简朱商量好的。他说:“学宫学子今年的实践活动是在关中考察。”
这件事还有赵高在背后提供的联动。
范易令则道:“朱也在让人到关中各地查看情况,了解各地的大商,同时也准备划定可交易的区域。”
这是两批不一样的人,不是在重复工作,而是以两个不同的视角,交叉远程合作,最后可以汇总出更立体的信息。
如果推行到本地,肯定需要本地的商户保持沉默、遵守规定或是参与其中牵头,起带头作用,简朱派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试着精确地了解这些障碍,以备后用。
但是将来又要尽量避免官商勾结。
“讨论到现在,律法制定得怎么样了?”赵昌问。
人的上下限太大,是不能相信的,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才能起到一丝作用。
范易令说:“我们大概列出了需要规制的内容,只是其中的奖惩还没有彻底定下,仍然有争论不休的,以后大概需要劳烦客卿出手。”
赵昌笑道:“他也确实在关注这些,最近总是从他口中听到商不商的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