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由 作品

第424章 争取时间

 看到老将军演得那么卖力,还挺惨的,秦王没眼看,直接让人回去。

 他不想之后听到什么大王惨无人道,奴役病重老人的话。

 王翦得到回应,咳声渐息,变得正常了一点,但看上去还是有些虚,走路腿脚发飘,直到退出殿外才变回原样。

 在里面继续演全套是给秦王面子,不然秦王刚说可以走,他就回光返照活蹦乱跳,这太过分;出来不演了也是给秦王面子,王翦本来就是健健康康地过来,出去如果看起来被气得病歪歪的,还不知道别人私底下会怎么编排秦王。

 王翦飞快撤退不久,李斯就紧跟着接力,来到现场。

 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被上一棒坑来的,秦王也没有在他面前提王翦的做法。在被大王询问相关话题后,李斯表示很懂。

 大王你问对人了。

 作为掌管司法刑狱的全国最高长官,兼职搞情报特勤,这是分内之事。

 秦王问的是摘录王翦的原话:“廷尉,你认为我应该如何安排各位公子?”

 事实上,除了君主、储君、宗室封君,以及宗正,其他宗室的存在感可以约等于无。

 前面的几任秦王还有任用同族亲朋做左膀右臂的习惯。但到了秦王政这里,由于人尽皆知的弟弟背刺事件,他彻底疏远了宗室。

 对待公子也是同理。他根本不需要关注其他儿子,按照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扔着不管就是最好的安排。

 这样与潜规则相悖的询问意向,显然是有另一层意思的。

 常理上,君主对于自己偏爱看重的儿子弟弟侄子,不能立储就封君。挑个xx县做封邑,以后就可以称为xx君,又或者是以功绩封君。比如,信陵君,封地就在信陵。嬴成蟜,也曾是长安君。

 但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位正常君主会一股脑地给一堆儿子安排封邑。

 这很掉价。

 大规模外封的先例,最先浮现在脑海的,毫无疑问是周王分封诸侯。

 “大王,公子们能够得到您的关怀,这就是天大的恩重。”李斯认真道。

 咱就是说,他们有爱还不够吗?别的根本不需要啊。

 李斯当然是不提倡分封的,这不只是因为他一向和秦王穿一条裤子,也是他自己执政理念的坚持,要在大一统下高强度地维护中央集权。

 秦王问:“只是这样就足够了吗?他们不会想要其他吗?”谁在支持分封?

 仓促前来的李斯看起来很可靠。

 虽然没有提前准备好奏对,但是信息都存储在脑子里,想了想,先道:“大王,各国还没有彻底平定,人心浮动,而不愿意归属秦国。我听说二公子筹备纸墨,印刷速度胜过抄写,能够以多覆盖少,让他们无力应对,接受更多的那一类……将来筹印秦律,让天下处处可见秦国的律法,以秦律识字,知道秦律,而挤占诗书……”

 李斯慷慨激昂,想把异端全干掉。

 实不相瞒,他盯上印刷技术很久了,想想自己将来花式使用印刷的途径,他馋得眼泪都要从嘴角掉下来。论排除异己,李斯也是专业的。

 秦王:……等一下,你讲嗨了。有点偏题。

 他把陷入幻想不可自拔的廷尉打断,道:“纸墨还在囤积。现在不行。”

 李斯回神,怔住两息,似有似无地叹气一声,对于跑题一事,要拱手认个错,被秦王挥袖堵回去。

 他整理好思绪,接着说:“大王,秦国不断扩张,我和各位同僚探讨过应当如何治理新归的国土,在这一方面,绾、劫等人和我相谈甚久……”

 他们支持分封,我和他们意见冲突很大,所以拉扯了很长时间。

 聊得久,不代表情投意合。至少从今天来看,李斯是被叫来告黑状的。

 “嗯。”秦王示意他继续。

 李斯就以比较委婉的表达,把他知道的能说的相关事情都秃噜一遍,包括:

 最开始从哪里听到的风声、楚人来到咸阳之后的微妙躁动与影响、可能和什么公子有一丢丢接触、在士卒中传闻的小道消息……

 末了,再致歉:大王,这事本来是该我先来禀报的。但是我这里还没有整理完信息,这事也没有闹出大场面,所以我在按普通的流程来。

 “公子……?”秦王听了半天,最后又抓住重点。

 我不在的时候,有大臣和公子接触?谁啊,活腻了吧。

 “啊?您叫我吗?”赵昌揣着

要举报的小纸条,迈步进来。

 刚一进殿就听见老爹说话,真是心有灵犀哈。

 ——

 楚地。

 李智和项籍隔着好几个县领完物资返回,谁料回去之后没见到原本的负责人刘邦,而是被留守的卢绾通知说:

 我的老大现在跟越人混成了哥俩好,正在山里拉关系,我是留在这里等你们回来,把你们一起带进山去见新朋友。

 “越人?”项籍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李智沉思:“我们……出走一年了吗?”

 “一个月都没有啊!”项籍不理解。

 如果不是确认卢绾长相身高声音都没变,李智都要以为这是什么新型拐卖方法。

 卢绾惭愧中带着骄傲,道:“在你们离开后的第三天,我们入山找到了越人定居的地点,却不小心被俘获……”

 实在是那时探路的人不够多,没想到就那么误打误撞找到目标。刘邦他们当场被警戒的越人发现。

 也不知道越人是不是习惯了蜂拥而上,反正刘邦看着呼啦啦拥上的周围一圈人,有的拿铲,有的拿剑,有的拎着铁盘,衡量了一瞬间:

 对面人太多,打不过,自己人没戴防具,容易受伤,而且,受伤后也很难跑出山。

 当机立断,先投再说。

 这里的越人小首领臼亥收到汇报,对外人的出现——特别是楚人——感到十分生气,也当机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