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由 作品

第308章 刻与切

 在之前,赵昌没想到印刷技术的第一次正式使用是要用在公文上。

 对于雪灾的传言一事,秦王写了一份用来解释但莫名杀气腾腾的告天下书,他让儿子去把东西多搞几份,以后可以用。

 赵昌接下任务。在不出产果实的时候,工匠从来没闲着,改字型、刻新版、按照配方继续囤墨……还有造纸部门持续不断地出产可用的纸张,搞了将近两年,积攒了不少未用的资源,就等一声令下开工。

 第二天傍晚,赵昌便说:“已经准备好了,足够分发到县下的乡亭。再等待一阵,就可以至里。”

 “……?”秦王难得露出惊讶的表情,“乡亭?”

 如果让一大堆知识分子拿着纸抄抄抄,抄写时注意工整美观,不要有增改疏漏,集中精神,手动复刻,大概也能在这时做到这种程度。但现在做到这些的只是一群工匠。

 赵昌还是往保守了说的,他算上了意外丢失、破损等难以预料的耗费,留出了备用份额。

 “是的。”这就是效率啊。

 对于印刷,那些固定的典籍已经刻出了部分模版,赵昌也考虑到了不够固定的情况,即活字。

 但活字模并非他刻意提出。而是由一个刻版工先迸发灵感。

 为鼓励创造,提高钻研的积极性,赵昌一向不吝啬于设置特别的组内奖赏,反正钱都是老爹出。

 能够提出有效改进的人,经过工师审核报给赵昌同意,可以拿到对等价值的奖励。有这种激励在,闲着没事,工匠就会在各种方面思考。

 在刻一版总是因为某些单个字的失误而功亏一篑的时候,工匠梅痛定思痛,不能拖组织后腿,当即退出刻版队伍,改去和其余人设计新字形。

 当他按照常用手法改进字体时,看着一个又一个重新改造的字,梅不禁想起那些被自己刻废的版,还有超过报废率底线后被罚的钱。

 如果用这些字刻,是不是就不会在收尾时出错了?那种倒在最后的感觉真的很难受,还有我的钱。

 前功尽弃,只因为一个字的错误,就让前面所有的成果都荒废,如果能把这坏字改了……我的钱……

 简可以削去错字,可以改……它为什么不行呢?

 它虽然不能削,但如果……能把坏字带着周围的木切下来,在洞中填上同样大小的木与修改后正确的刻字,这一块版就可以再用了啊!

 梅嗷嗷地向上头工师物提出建议:或许可以试着把刻字的间隔放大一些,留出凿切错字的空间,这样能够提高容错率。万一刻错了,也不用一版全扔重头再来,只要把错字那一块切掉……

 工师劈头盖脸一顿斥责:一个字顶多指甲盖大小,留出太大的间隔会影响整体印刷的美观。间隔如果小了,又难以保证切下时不对其他字造成误伤,还可能有损整版的平滑。总之,不实用。建议得很好,不要再建议了。

 但是,这种思考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能解决错一字废一版的问题,他们就可以稍微放开雕刻的资格,让技术菜一点的工匠也参与其中,能提高刻版的工作效率。

 需要刻的典籍多了去了,做完主版还要做备版,刻不完,根本刻不完。

 就此问题,在工师的组织下,闲暇时他们便会进行讨论,最终另一个工匠贝给出了精妙的提议:如果担心在切除错字时误损其他好字,那为什么不从最开始就把他们都切开呢?先切好了,就不会误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