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这不削能玩
“父啊,发生大事了,你看看这个。”赵昌俨然变作前线新闻传播者,拿着刚收到的消息给秦王分享。
秦王低头看完,抬头就看见儿子黑亮的眼睛,还听见一句询问:“他厉害吧?”
“为什么廷尉没有上报给我,反倒是你先得到楚国的讯息。”秦王没回答,却道。
想让他夸别人,还早得很。
赵昌没想到自己差点又坑了李斯一把,说:“也许是因为,这是他做的事情。所以刚步入结尾就能把前因后果交给我。但廷尉需要时间搜寻详细的状况。”
不怪李斯,毕竟他这段时间兼职的主营业务是抨击燕国、宣扬秦王安葬刺客的大义。
谁能想到他儿子坚持不懈地搞事呢。
以李智汇报的内容,事情不是局限在寿春,寿春之外的部分领地也发生了些许争执。
昭展想螳螂捕蝉、以小代大,带着外援拿下了本家的座椅。
没想到后面还有屈氏等人黄雀在后、替天行道,在外地啃地盘,在寿春偷袭之后,说昭氏调兵是想谋反。
昭展不能硬吃哑巴亏,便把负刍的命令拿出来:我这不是谋反,我这是忠君。先王的命令,那也是命令,你懂不懂啊?
双方还没到彻底撕破脸的程度,屈氏要吃撑了,暂且停息,两边陷入“你那王令是假的”“我这是真的”的骂战。
对于昭氏来说,唯一的问题在于,他们内战死了一批人才;猝不及防被屈氏的联军揍,又损失一批人才和储备;出力支援的景氏还要从手里抠走助战的好处,以及精神损失费。
此次行动昭展虽然上位成功,但损失惨重,需要想办法回血。
而李智对于尚未被选择的回血方式,给出了结语:无论如何,他们会扩大人手的招聘与培养范围。
也就是说,现状摆在那里,书坊的事,包括对应的引进人才计划,不管昭展想不想,客观条件都让他必须同意。
赵昌在看完之后,突然认为可以燕国与本土双管齐下,所以才迅速赶来。
他道:“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次考虑在某一郡放开考核了?”
赵昌将自己更新过的建议再递上去。
“比起在燕国准备的大规模改动,在试行的郡县中,我们可以缓慢推进。比如,十个吏员中,有三个是因军功爵任命,有三个是父辈的继承,有三个是自下而上的举荐,但一定要有一个是纯粹的考核而成的吏员。”
赵昌看着再次低头阅读的秦王,道:“之后,再逐步扩大考核入职人员所占的比例。但我不确定应该在哪里试行更适宜,这要靠您决定。”
秦王读完,说:“不急,要等到攻下燕国。”
赵昌点头应下。
秦王心里还没放下刚才与楚有关的一线报道,说:“……你不觉得李智难以控制吗?”
你看看他干的事啊,四处拱火,你就不怕他杀红了眼。这种人……
现在秦王都要开始对李斯有偏见了。
他越看越觉得,李斯也是个喜欢搞事的料。
“还好吧。至少他愿意把经过向我讲解清楚。”赵昌给秦王看的东西是被删减版。
李智寄来的全套报道中,还有非常话痨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