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雪红尘 作品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豪赌
天清气爽。
高铁一等车厢,安江目光悠悠,望着窗外的风景,不久前的那场大雨,涤荡干净了天地间的污垢,显得天空此刻格外洁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赏心悦目。
不过,此刻安江的脑袋里盘亘着的,还是诸多有关庐州的讯息。
其实,庐州的先天禀赋其实并不算太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小县城,皖南的老省会和门户,其实都不在这里,是建国之后才定的省会,起初之时,省内的这些城市,都不是太服气从昔日小老弟摇身一变成了老大哥的庐州,甚至当地省委也一直动议将省会搬迁。
但因为当初特殊时期全国一盘棋的战略纵深考量,而庐州【为皖之中】,动议未能通过。
在地缘条件上,庐州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国家发展战略上却又属于中部省会,甚至不少庐州人都自嘲,庐州既是东,又是西,既不是东,又不是西,不东不西,不是东西。
乍一听,好像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可实际上,庐州东面有断裂带、丘陵、巢湖,阻碍了与江南地区的对接;西面有皖山山区阻碍庐州与江城的长江中游地区对接;南北方向上也因为与长江还有距离,没有水运之便。
而且不止是没有水运之便,水对于庐州而言,也是极为复杂的一件事。因为淮河没有入海口,再加上广袤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自古以来,皖南防汛压力极大,深受洪水之患。
这么说吧,全国大约有98个蓄洪区,42个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而其中皖南就占到了24个,可说是一个妥妥的“蓄洪省”,但尴尬的是,作为蓄洪的城市,按理来说都不缺水,可庐州不同,庐州群众吃水都要靠周边城市提供。
再加上庐州千年来都是县城,周围缺乏卫星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开局,说句扎心点儿的话,就这种地缘条件,放到全国省会中,不敢说倒数前三,倒数前五肯定名列其中。
庐州的腾飞,始于高铁网络,借助高铁四通八达的特性,打开了交通层面,搞定了地缘优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逆天改命,当然,也包括庐州的城市扩容,通过吞没周边城市,从六千平方公里一档的城市,突破成为了11445余平方公里的城市。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庐州的前人颇具眼光,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抓住京校外迁的机会,请来了华夏科大,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供给华夏科大,甚至还实实在在的给予了‘超国民’待遇,在当初省委、省政府都难以保障供水、供电、供暖的情况下,将华夏科大的后勤保障放到了优先级,省委省政府可以没有,但华夏科大必须有。
正是这样的以真心换真心,才让华夏科大在之后的时光里没有离开庐州,而是选择拥抱庐州,与其共生共荣,更为庐州带来了诸多新兴前沿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链、生态圈。
当然,纪维民也是功不可没,算是将诸多前人积攒下来的资源,整合利用,再凭借他个人的眼光及能力,带上庐州,做出了几笔重大的风险投资。
第一笔风险投资,是纪维民作为庐州市常务副市长,力排众议,拿出了全市将近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对面板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当时是引来了诸多质疑,也让庐州财政几乎掏空家底,甚至为了投资项目资金,甚至被迫停建了地铁线路,引来了诸多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