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丝米面 作品

第184章 昌平誓死守卫京师(求订阅)

 岁在辛酉,时维初秋。

 百官并群臣,聚于京师西北之昌平。

 秋风簌簌。

 沃野之间,一片寂静。

 抱着小屁孩的裕王朱载坖,将怀中的孩子递到了李妃手上,随后向着四周看了一眼,而后便凑到了袁炜身边。

 袁炜有些意外,小声开口:“殿……朱公子。”

 朱载坖点点头,压着声音道:“袁阁老,昌平此法,可能行于天下?”

 袁炜又是一愣。

 裕王对这件事感兴趣?

 而在夹山山坡红薯地旁。

 在拿到刚刚传来的消息后。

 嘉靖亦是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陆绎一时头大,喃喃道:“姐夫好像说过……这法子也就只能行于昌平……”

 说完之后,他便贼眉鼠眼一样的向着四周乱瞅。

 嘉靖听到此言,脸上露出一抹失望。

 不过想了一下。

 皇帝也就释然了。

 一地百姓均之田地,一地共养,这样的法子能在昌平,也仅仅只是因为年初受灾,大乱之后的顺势而为。

 天下?

 皇帝的脸上多了几分冷漠。

 目光再次看向山下,已经开始向着书院走去的人群。

 山下的人群。

 在陷入长久的沉默之后。

 便开始三五成群的小声讨论了起来。

 这时候的讨论。

 已经无关那所谓的昌平大辩论。

 人们都在议论着昌平之法,能持续多久,又能否用于别地。

 严世蕃则是昂首挺胸,一派豪情壮志的搀扶着老严头。

 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心学门徒,士林大儒,已经悄无声息的将严绍庭和徐渭两位围住。

 落在后面和高拱并肩而行的徐阶,脸色一片冰冷。

 他的目光满是复杂的看向与严绍庭走在一起,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的先生聂豹。

 败了。

 这一遭。

 自己又败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那所谓的辩论经学,但徐阶却很清楚。

 那一场只存在于人们这几日嘴里的经学辩论,将不会再出现在现实里。

 若说严绍庭在昌平,有治河修渠之功,已经是国朝少有的干臣。

 那么。

 当昌平一地田地均之,无分老幼,昌平百姓共养,再有昌平农约监督制约。

 严绍庭此刻已经是整个大明朝,独一份的那个了。

 举朝。

 再无第二人!

 “其实,今日已经不需要再有什么辩论了。”

 走在前头的聂豹,面露笑容,一团和气的说了一句。

 在他身边的王畿、钱德洪两人,亦是认同的点头。

 徐渭侧目观察着三位士林大佬的神色反应。

 心中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侍读总算是渡过这关了。

 严绍庭却是轻叹一声:“晚辈不过是取巧罢了。若非今岁顺天受灾,若非陛下授命,若非百姓信任于我,何来今日昌平?”

 就在前不久,最先挑出今日是昌平辩论,要与严绍庭比较一番阳明心学的王畿,眼里竟然是带着几分惭愧。

 他连连摇头:“老夫致仕多年,游于地方,从未见一地父母官,能如严侍读此般,便是能有专心治河修渠,亦是少有,地方百姓必当感激涕零,歌功颂德。”

 一直不曾说话的钱德洪,亦是点了点头。

 老夫子哼哼着说道:“若非今日我等踏足此地,如何能知此地已是人均田地,百姓共养,创立农约。而今我朝陛下,垂拱而治,习老庄术,效仿文景。此地有良臣,乡野之风,犹如先古尧舜大同之治。”

 钱老夫子的话并没有掩饰。

 跟在后面的人群,又是一阵寂静无声。

 人们的视线,落在三位老夫子和严绍庭的背影上。

 有些本欲在今日,亲眼看到严绍庭名声扫地的人,更是羞愧难掩于面。

 严绍庭更是连忙驻足,拱手弯腰。

 “绪山先生言重,晚辈万不敢当。”

 “昌平能有今日,全乃陛下圣明之功,若无陛下支持,晚辈如何能在昌平做成此事。”

 功劳是属于皇帝的。

 自己最多也就是个苦劳罢了。

 贪天的功劳,自己这细胳膊细腿。

 扛不住。

 钱德洪目光闪烁。

 聂豹则是笑着开口道:“陛下圣明之功,若无你奉命做事,又岂能天成?功劳没有,苦劳却是实实在在的。”

 听到这位算起来,自己该喊一声师叔的聂老夫子开口。

 严绍庭立马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他抬头看向前方。

 众人已经重回昌平外。

 严绍庭立马转口道:“诸位前辈同仁,还请入昌平一观,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斧正。”

 有了前面均田和农约的铺垫。

 此刻大多数已经收起了要对严绍庭指教的心思了。

 更多的人,则是用好奇的目光,看向重建的昌平。

 这个时候。

 徐渭便再一次的充当起了解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