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无法想象的利益
看到苏玄醒来,李志这个壮汉竟跪下痛哭流涕:“少爷,您终于醒了啊!”
苏玄正想安慰他,却被一旁一个满口黄牙、握着锄头的老汉打断。老汉冷笑一声,嘲讽道:“志子,还叫少爷啊,这可是我们的义军首领啊。”
“少放屁!你算什么东西,敢这样说话!”李志暴怒,说着就要挥刀砍去。
“李志!”苏玄厉声喝止。
他知道,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刻,内乱只会让一切崩溃。他必须想办法活下去,再考虑其他。
看到李志乖乖退下,苏玄转向那些曾经租借他家土地的佃农。
他们的胆怯和懦弱让他心生不满,但他还是决定暂时隐忍。
“我们高举拯救苍生的大旗,朝廷如此不堪,百姓怨声载道。天下大势早晚会归于我们,你们想走我也不拦着。”苏玄冷哼一声,招呼李志搀扶自己准备离开。
留下八九个佃农面面相觑,他们被苏玄的话震惊了。
虽然他们曾是备受欺压的佃农,但听苏玄这么一说,竟觉得真有可能。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其中的困难。
就在这时,一句轻飘飘的话传来:“如果官府能宽恕一个逆贼的话。”这句话让他们如遭雷击,连忙捡起担架跟了上去。
躺在担架上的苏玄思索着未来的路。这些佃农虽然不堪大用,但现在还需要他们。
他必须尽快养好伤,才能摆脱依靠他人的束缚。他记得记忆中有一处储存粮食的坑洞,粮食在这个年代就是钱。
至于追兵,苏玄眉头紧皱。一直逃下去也不是办法。
大约两个小时后,一群人追踪而来。“票大人,丛林里有劈砍过的痕迹,这群逆党应该不远。”
一个留着八字胡、身穿官袍的老头清了清嗓子,对一众衙役下令:“继续搜捕,如此逆党,绝不可放过!”
苏玄一行人昼夜不停地赶路,终于到达了记忆中储存粮食的地方。然而,当他们打开坑洞时,却发现里面只有几坛米酒。
其他人纷纷露出贪婪的眼神,但看着守卫在苏玄身边的三人,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苏玄用手指沾了些许米酒放到嘴里,发现度数并不高。
这时,旁边的李志肚子发出了咕咕的声音。他略微尴尬地收了收腹,然后羡慕地看着那些佃农。苏玄苦笑一声,酒顶什么用?他正想让几人过来分了米酒。
突然,远处传来了马嘶叫的声音。
一队满载货物的车队逐渐显现,马车上刻着“福来商会”四个大字。
苏玄立即让人抬着自己过去,还未靠近,就见车队随行护卫一脸鄙夷地看着他们:“去去去,哪里来的乞丐?”
“劳烦护卫大哥通融通融,在下有一笔买卖,请通报一声。”苏玄强忍着脾气,努力笑着说道。同时,他吩咐李志和那几个佃农快些跟上。
在乱世之中,粮食是稀缺之物,但粮食毕竟不能替代药物,而药物又掌握在城里人手中。至于酒,即便能带进城,能否保住还是未知数。
“走开!”
“且慢!”这时,后方马车里突然传出一道清脆悦耳的女声,“让那位公子上车来。”
……
与此同时,在现实世界的华夏大学,导师们正密切关注着战局的进展。
其中,那座能释放迷幻效果的祭坛尤为棘手。根据伏羲的推测,灭世者组织的次长老正在操控这个梦境。
尽管次长老本人已消失于梦境之中,但他仍然能够通过祭坛控制苏玄,使他深陷梦境无法自拔。
因此,只要摧毁祭坛,苏玄就有可能从梦境中醒来。
随着战况的日益激烈,小说《梦魇幻境》中的苏玄也开始经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他的精神世界正逐渐被梦境中的红色烟雾所占据,记忆也被完全覆盖。
然而,关键在于苏玄的修为极为深厚,远非常人所能及,更不是灭世者组织的次长老所能理解的。
在苏玄所修炼的功法中,有一部源自仙武大唐的修仙功法,名为“九死回生”。
随着梦境的深入,这部功法开始在苏玄体内不自觉地运转起来。
只要经历九次梦境中的死亡,苏玄就能彻底消亡,不留痕迹。
但关键在于,他不久后就会重新复活,并且变得更加强大。不仅如此,他还将摆脱梦境的蛊惑,真正从梦境中苏醒过来。
随着上一场梦境的结束,下一场梦境即将开启。
在某咖啡店的窗边,两名男子面对面坐着。
其中一人是律师,他将一个文件夹推到苏玄面前,说道:“苏先生,这是您爷爷去世前委托我保管的东西,他要求我在您高中毕业后交给您。”
“爷爷委托保管的?”苏玄疑惑地问道。律师点了点头。
苏玄接过文件夹,他记得自己家族一直都很普通,甚至可以说很穷,已经穷了三代。
他们怎么会有钱请律师呢?他打开文件夹,发现里面只有一把钥匙,上面刻着“江都银行”四个字。
在律师的见证下,苏玄打开了文件袋,律师也松了口气,随即告别。
苏玄来到银行,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找到了与钥匙匹配的保险柜。
他打开保险柜,只见里面有一个鼓鼓的信封。难道是钱?
但看起来并不多。
他打开信封,发现里面有一块玉佩和一封信。
苏玄随手将玉佩揣进口袋里,心想这说不定很值钱。
然后,他开始阅读信件。
几分钟后,苏玄惊讶得合不拢嘴。
原来,爷爷竟然给他预定了一门娃娃亲,而且成亲时间就在下个星期。
他深吸一口气,看了看银行外繁华的街道,又抬头看了看天空,眼角竟然有些湿润。
爷爷真是料事如神,他可能是担心苏玄真的穷不过三代吧。
他又仔细看了好几遍信件,但信里并没有提到关于父母失踪的半点信息,甚至没有提到他一直以来心中的痛。苏玄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决定还是去信里提到的张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