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破局
“耶律重元当前的困境,能够解围的只有我们大宋使团。”
“故此他遣人联络我们的情况是有很大可能的,不过这个如何破局,我觉得应该从中书令、郑王萧革入手。”
“当然若是加上北院枢密使事萧图古辞的话,当前危局应该会得到缓解。”
贺正儒说的‘萧革’和‘萧图古辞’皆是耶律重元一党,而且位高权重,执掌大辽军政。
在他们之前执掌大辽军政的人是萧阿剌,这是位辽国绕不开的杰出人物,堪称大辽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其汉名知足,字阿里懒,为辽朝北院枢密使萧孝穆之子,辽朝重臣,幼年被养宫中,深得兴宗喜欢。
重熙六年(1037年),为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东京留守。
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四月,拜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寻尚秦晋国公主,拜驸马都尉。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八月,兴宗卒,耶律洪基继位。奉遗嘱拜北府丞相、权知南院枢密使事。
同年(1055年)十一月,进封韩王。
重熙二十五年(1056年)十二月,改北院枢密使,徙陈王,与萧革同掌朝政,萧革谄谀不法,萧阿剌与之相悖,遂告归,被贬为东京留守。
清宁七年(1061年)五月,入朝行瑟瑟礼(祈雨射柳之仪),力陈时政得失,遭萧革进言污蔑,耶律洪基大怒,被杀。
萧阿剌性情忠诚果敢,通晓世务,有治国之才,当时辽国人们认为阿剌若还在,不会发生后来的重元、乙辛之乱。
可以说道宗耶律洪基前期能取得绝大的功绩,多数仰仗这位顾命大臣萧阿剌。
可惜这位人杰最终还是倒在了自己辅佐的君王手里。
至此,重元一党冒头,将辽国军政抓在手里,等耶律洪基反应过来时,重元一党已经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头。
故此耶律洪基从近臣中提拔了耶律乙辛,对抗日渐强盛的重元一党。
“此二人甚好对付,虽然他们看似为人警悟、聪辩命敏,但实际上都是察言观色、迎合上意之徒。”
“骨子里奸诈阴险,挡不住他们的贪财好色,只需投其所好,就能轻易拿下。”
韩明说到萧革和萧图古辞,语气中带着浓浓的看不起。
“耶律洪基也是个妙人,把好好的顾命大臣,一代忠臣名士萧阿剌给砍了,换了两个有才无德的执掌中枢,真可谓无道昏庸至极!”
彭毅说到萧阿剌时,不由得可惜起来,贬斥着耶律洪基这位辽国君主。
“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恩,若不是辽国这位小老弟如此作妖,咱们大宋还看不到曙光呢!”
韩明笑意里的不屑让贺正儒三人仰头哈哈一笑。
“正好说道萧阿剌的事情,让本侯记起辽国萧氏这个后族群体在契丹内部的分量。”
“萧阿剌作为后族萧氏出身,自身所携带的政治资源极其浓厚,即便是萧革与萧图古辞这两个萧氏族人也完全吃不下。”
“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萧氏内部的分歧也不少,他们对于耶律洪基的态度也不全是支持的。”
“看一看,有没有路子能够联系一下萧阿剌一脉或是萧氏内部支持他们的势力。”
“既然打着‘离间’的目的,也不能干指望耶律重元一个人,把萧氏拖进水也是好的。”
“只要‘耶律氏’和‘萧氏’之间有了间隙,那么所谓的‘大辽’,反手可定——!”
韩明最后的话让贺正儒三人眼底闪过一道精光,不由得称赞自家侯爷的可怖手段。
“其实萧氏有一个点可以轻松突破,那就是当今皇后萧观音!”
杜纪阳双手环抱胸前仰头思索一会儿,缓缓说道。
“属下听闻这位皇后大娘娘可是极为喜爱侯爷的诗词,若是咱们投其所好,是否能争取到她的支持?”
韩明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然后陷入沉思之中。
他确实忘了这件事,现在的辽国皇后萧观音可是一名才女,或者说她与大宋未来的那位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个路数。
虽然在生活上没有李大家那么奔放自由、随心所欲,却也是古代难得一见的女才子。
想到未来这位佳人被耶律乙辛污蔑,以至于香消玉殒,韩明的眉头不由得抖了两下,显示了其内心划过的一丝涟漪。
“这件事不一定好办,萧观音对于耶律洪基目前还是有心的,若我们擅自惊动她,可能结果并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
韩明沉思半晌,否决了和萧观音当下接触的建议。
“如此的话,我们还是按照之前定下的来,从耶律重元、耶律乙辛、萧革、萧图古辞这几个人入手,当然还有萧阿剌一脉的人!”
贺正儒给这场‘定计’大会做了个总结,随后四人离开明月楼,返回了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