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饺 作品

326.第324章 30年前的老设备

 “国内赚大钱,他们居然还有外贸渠道,外贸赚的都是美金,多赚钱啊,所以我说这家公司背景绝对深。还能让三位院长陪同前来,这种人咱们不要得罪,你态度要好些。”

 不得不说,成功人士都是会脑补的。

 1960年那边的景领导们如此,眼前的这位胡Ceo也是如此。

 “行,我明白了,会掌握分寸的。”

 挂掉电话,罗锦昱搓了搓脸,努力让自己堆满笑脸,然后小跑到接待室里:“林总,几位院长,呵呵,让你们久等了,我们领导对几位光临非常欢迎,那几位,我们是休息一晚再走,还是直接去内江厂参观?”

 聂院长看了看手表:

 “现在才10点,内江过去也就2个小时,现在就走吧,咱们抓紧时间吧。”

 人家院长工作很忙的,哪有时间老是耗在接待上。

 罗副总连连点头:“好好好,我知道内江有一家店做资中鲶鱼特别有名,中午我请客,呵呵。”

 林三七轻声对着尹涟漪说道:

 “怎么这位罗副总打了个电话后就变得格外热情了?”

 尹涟漪多聪明呀,马上就想到了:

 “估计是岭南堂的大名连他们的领导都知道了,知道咱们卖人参都赚疯了,这可不是好事,当心你被当猪宰!”

 林三七却不以为意:

 “都是破烂玩意儿,谁也不要跟谁玩聊斋,如果他们开价离谱咱们就不买呗,咱们想买最先进的生产线困难,但想买最落后的生产线,就咱们的国情还不是一抓一大把?不会在他们一颗树上吊死。”

 尹涟漪悄悄比了一个大拇指:

 “行,你现在越来越有老板风范了,小女子佩服!”

 ……

 ……

 下午,参观团一行人就出现在了西南医用设备老厂。

 内江是四川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在国内没啥名气,顶多就是一座四线小城市。

 虽然西靠成都,东靠重庆,看起来地理位置似乎很优越。

 但在西南这种资本缺乏的内陆地区,夹在两座特大城市之间的小城市不但不能沾光,反而是被吸血的对象。

 像成都的gdp都有2万2千亿,重庆的gdp更高达3万亿,内江这个地级市的gdp才区区1800亿,是人家的零头,可见落后程度。

 林三七站在西南医用设备老厂门口,心想怪不得工厂要搬迁了。

 老厂座落在大山里面,这也是当年三线厂的特点,防止打仗了被敌人发现。

 工厂的大门是明显的六七十年代风格,林三七看了就想到了《你好李焕英》电影里的那家工厂。

 厂门口的道路也是破破烂烂,显然多年没有维护保养了,一阵秋风吹过,显得特别落寞。

 罗副总不好意思地介绍道:

 “咱们这老厂已经停工好几年了,不过你们放心,我们这里还有100名老工人,包括退休工人一直都有保养机器,这些老同志精神可嘉,发挥余热,呵呵。”

 尹涟漪却有另一层担忧:

 “罗副总,如果我们真的要购买,这些老工人会不会成为阻力?到时不要冲出来一群老人拦在汽车前面,喊一句要拉走机器,先从我身上压过去。”

 三位院长听了都是呵呵一笑。

 罗副总听得汗都要滴下来了:

 “那不会,那都是电视剧里的情景。我跟你们说,如果早个10年,或许这群老工人还会强烈反对,之前就是因为他们强烈反对卖掉生产线,理由是工厂有可能重启生产。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老工人们也认清了现实,知道生产恢复已经不可能了,尤其是他们参观过新厂后,知道新设备和旧设备之间的差距,已经死了那条心了。”

 林三七心想,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没有绝对的坏,但也不会绝对的好。

 老工人固然是曾经的有功之臣,是当年经济建设的积极分子。

 但时间长了以后,老工人就在新时代变在了老顽固,保皇派。

 这批人固执觉得老的生产方式是正确的,害怕自己被时代所淘汰,然后强烈反对任何技术改革,反对工厂转制,然后各种“护厂”、闹事、上方,阻碍工厂的发展。

 最后让很多工厂白白错过改革的窗口期,拖到最后只能关门倒闭,所有人都下岗。

 怪不得四海集团宁可放弃内江老厂,在成都重新建个新厂,全部使用最新设备,把配合的技术工人全部转移到成都厂,把所谓的老工人都扔在老厂自生自灭。

 这何曾不是无奈的“另起炉灶”。

 走过安静且破烂的厂区,林三七牵着尹涟漪的手,怕她摔倒,几人就跟梦回六七十年代一样。

 尹涟漪是新奇的眼光,三位院长是怀旧的眼光,林三七则是平常的眼光,因为他是真能回到1960年,见多了这种风格建设的工厂。

 进入厂房后,林三七发现里面反而是干干净净的,还能闻到一股机油味。

 留守的老工人,也是内江老厂负责人焦宏伟一边走,一边帮着介绍:

 “阿拉在七零年个晨光,跟工厂一道搬到内江来咯,厂里相大多数老工宁随时阿拉上海宁。”

 罗副总在旁边提醒道:“爷叔,伊拉都是东广宁,听弗懂阿拉咯上海话,侬讲普通话好伐。”

 焦老头有着典型的老沪海人风气,看不起外地人。

 反正老沪海人除市中心静安黄浦徐汇几个区外,其他所有外地都是乡下,甚至包括金山、松江、青浦、嘉定几个区也是乡下,就连普陀、奉贤、宝山不是市区。

 “东广人呀,好好,我说普通话,就是不知道东广人会不会说普通话。”

 林三七忍不住了:“大爷,别说普通话了,我们英语也是很好的,我们可以用英语交流。”

 焦大爷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道:“小赤佬,会得讲外国话了弗起啊……”

 林三七翻了个白眼,心想怪不得被新厂给抛弃了,就这张嘴谁受得了啊?

 焦老头丝毫不顾及外地客商会怎么样,或许他像怨妇一样喜欢唠叨,也把对自家生产线可能被售卖的不舍不满吧。

 “闹,你们现在看到的是x线球管生产线,x线球管是x线机的心脏,它可关键部件。固定阳极x线球管的结构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玻璃壁3部分组成。

 基中阳极呢,又是由靶面、铜体、阳极罩、阳极柱4部分组成;阳极柱由紫铜制成;灯丝由钨制成,这个球管玻璃壳是用来支撑阴阳两极和保持管内真空度的。

 算了,我说这些你们未必听得懂,就只关心能不能赚几个臭钱?”

 楼教授却是呵呵一笑:

 “老先生,他们几位听不懂,我还是听得懂的,我就是从事医疗机械和仪器制造的,不过你这生产线是够老的,早淘汰起码30年了。”

 焦老头听了叹了口气:

 “30年不到的,十多年前我们还在生产1250毫安的x光机,那时候销往广大农村卫生院什么的,只是后来工厂搬到了成都,全部升级造数字化x光机了,咱们这些生产线才停产的。”

 林三七心中一喜,虽然停产十多年了,总比停产30年以上好吧?

 机器这玩意儿,长期不开动很容易就报废掉,就跟汽车一样,十年不开的汽车完全就废了。

 关键是这几条生产线能生产1250毫安的x光机,这又是意外之喜,这可比750毫安更先进。

 焦老头继续介绍过去:

 “闹,这个车间里面的是高压发生器生产线……这个是控制台组装生产线……这边是生产像面探测器的……”

 一圈走下来,林三七听得头晕脑胀的,他毕竟是临床专业,虽然会操作x光机,但如何造x光机就超出他的学习范围了。

 楼教授却是听得很仔细。

 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些生产线缺不缺、能不能用、值不值得买,这个他内行。最后给出评估,要不要购买的也是他。

 这样一直参观了3个小时后,所有人都有些疲惫了,来到办公室里林三七终于忍不住问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