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 偷御衣
皇后和秦氏达成了秘密协议。
秦氏协助皇后登基篡位,皇后收养秦氏子弟为嗣子。
不过开国皇帝的嗣子不改姓的话会引起不少麻烦,所以贾南风提议,起初先改为贾姓,登基后再改回来。
贾南风说道:
“若我为天子,嗣子却不出自贾氏一族,也不出自司马氏,我母族必然发难。()?()”
改成贾氏,至少可以拉拢贾家,让贾家觉得这个孩子是传承自家姓氏的。或许贾家还会以为孩子就是从贾氏寻摸的孤儿,或者皇后秘密怀孕生下的。
贾南风的想法就是少给自己找点事。
秦政思索片刻,说道:
“既然皇后要用怀孕一说,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宣扬嗣子是你怀孕所生。()?()”
就说孩子的生父姓秦,这样登基后改姓也顺理成章。
只是贾南风作为司马衷的皇后,提前和别人生下孩子,会成为旁人攻讦的把柄。而孩子继位后改回父姓,也会为人诟病。
不过篡权夺位本来就容易遭人谩骂。
贾南风表示无所谓:
“现在骂我的人也不少。⊙()⊙?⊙.の.の⊙()?()”
她在宫中可是有男宠的,汝南王正是因为拿住了她这个把柄,才轻视她,觉得自己可以随便废立皇后。于是没有太过防备皇后和楚王的联手,在他看来皇后是为求自保才投靠了楚王。
扶苏旁听了半天,冷不丁说道:
“皇后若说自己与秦氏男子生下嗣子,身边又没有其他秦氏男丁——()?()”
到时候这口锅就要扣他阿父头上了!
后人会臆测皇后和他阿父有私情,所以阿父才协助皇后篡位。
秦政:……
贾南风:……
确实,他们差点忘了这一茬。
贾南风立刻改口:
“那算了,直接说收养故人之子吧。也不一定非要立太子,先拖着。对外就说这孩子是养子,至于正统继承人,我还在考察到底立谁。”
因为是养子,所以不改姓也是可以的。
说真的,收养故人或者恩人的孩子,然后给孩子改成自家姓氏,真的很像是恩将仇报。
毕竟大部分人又不是收来当继承人的,而是打着孩子无父无母太可怜了、自己想帮忙养大的旗号。既然只是个帮忙的,你没事改人家父母留下的姓氏干什么?
秦政颔首:
“可。”
这年头养子也是拥有继承权的,继承权还不小。
往前数不远就有个典型案例刘备,他就有个养子得到过蜀汉不少人的支持。如果当初刘备没生出儿子来,估计蜀汉就得传到他手上了。
同理,贾南风没有孩子的话,她驾崩后秦氏养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手皇位,也不用把姓氏改来改去了。
只是这样一来,自诩皇族宗亲的贾家肯定很不满意他摘桃子,会出来闹事。所以他们得提前打压贾家,不让他们真把自己当皇族了。
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不过有父子俩坐镇,倒是没什么难度。
贾南
风承诺会和族里说清楚。
既然说好是交易,那肯定要自己处理好自己这边的事情。只要和她血缘关系亲近的人都清楚真相,那么血缘远的贾家旁支也没资格出来蹦跶。
他们要是蹦跶得太狠,嗣子也可以把当年的交易拿出来说事,告诉其他人别想什么继承皇位的好事。
贾南风唤了侍者进来摆好笔墨,再将人遣退出去,双方留下了合作的盟书作为交易证据。
由楚王和汝南王引发的混战在一个月后渐渐落下帷幕,汝南王手下作乱的将军皆被治罪斩杀。
造反就是造反,扯再多借口也没用。
豫州的兵权被收回,这次依然没有交给其他藩王掌握。
贾南风渐渐拥有了实权,她以豫州在都城附近为由拒绝了其他人的插手,指责想要争夺兵权的成都王等人狼子野心,是否也想学汝南王架空皇帝。
几个藩王立刻老实起来,被打发回了封地去,不敢再闹腾。
他们也看出来了,现在的朝廷可不是以前的朝廷了。以前藩王可以仗势作乱,现在想都别想,再蹦出来下场就是汝南王那样。
有聪明人看出了贾南风在背后做的小动作,但谁也没多说。贾南风轻轻松松挑拨了众人内斗,自己做了渔翁,得罪她没有任何好处。
当朝中局势渐渐平稳下来时,东方的青州出现乱象的消息传回了都城。
齐王私制冕服,被赵王揭发。赵王、河间王、东海王纷纷起兵讨伐,已经将齐王诛杀。
贾南风立刻勒令三王进京。
不向朝廷请示就私自起兵讨逆,虽说事态紧急,可你们也好歹做做样子,在起兵的时候派个人一声。
一声不吭,明显不怀好意。
三王死猪不怕开水烫,他们哪怕意识到如今皇后大权在握,也不是特别担心。只要他们不做太过严重的错事,就凭他们藩王的身份,皇后也拿他们没辙。
贾南风确实不能因此就治罪于几人,说到底他们是在替朝廷讨伐逆贼。即便程序上出了点问题,也掩盖不了三王就是立了功。
所以贾南风干脆换个思路:
“几位讨逆有功,便留在京中任职吧。”
在京中任职,其实是藩王们更想达成的结局。只有在权利中心待着,才能掌握更多权柄,在封地就只能当个看热闹的藩王。
所以三王欣然答应,哪怕明知道皇后看他们不顺眼。
无所谓,他们自负不会被皇后收拾掉。
贾南风这会儿可没空搭理他们,她在忙着收拾关中大旱的赈灾事宜。
一切等到黎庶安康后再说。
最近天越发的热了,幸而雍州以外的其他州郡降水量还凑合。有些地区虽然也出现了旱情,却只是小旱,影响不大。
国土太大了就是这样的,一州旱得滴水不降,往旁边隔着一个州的其他州可能就在经受暴雨洗礼。
时任尚书右丞的秦政这会儿正在查看各州汇报上来的近期天气情况。
《晋书》记载尚书为汉武
帝始设()?(),
作为帝王的秘书机构。起初有四个丞19()?19&?&?19()?(),
汉光武帝削减成了两个。如今左丞管祭祀等礼仪之事()?(),
右丞则管器物。
所谓的器物()?(),
包含帝王库藏、廪赈租布、刑狱兵器、章表奏章等。
所以奏章会在秦政手里过一遍。
如今的尚书省中还有长官尚书令,另有太傅“录尚书事”。之前说过,录尚书事就是允许太傅干涉尚书省的运转,是给朝中其他高官扩大职权用的。
本来太傅就是一品官,还能插手皇帝的秘书部门,堪称权力滔天。好在上一个太傅是杨太后她爹,已经被干掉了。
太傅的位置空悬,之前汝南王想安插人手进来,被太保卫瓘等人阻拦了。卫瓘又不是真的和汝南王为同党,当然不会放任藩王坐大了。
如今太傅之位被贾南风塞给了一个一看就快致仕的老臣,相当于让他待在上头当个吉祥物,占着位置。
偏这位老太傅确实德高望重,就是不太乐意插手太多。他属于那种混日子型的老臣,年纪大只想安度晚年,没什么野心,绝对不会给贾南风添乱。
明眼人都知道皇后选这么个人当太傅,是在为秦正留位子。
这个突然冒出楚王等事中有他的手笔,所以暂时也没人会不长眼来排挤他。
这人一看就是皇后秘密培植的心腹,惹不起。
秦政翻看过各州奏报后说:
“近期扬州降水较多,不过并不会形成洪涝灾害,可以暂时放心。但扬州位处长江流域,今年不发洪涝,不代表未来不发。”
扶苏深以为然:
“治洪一事刻不容缓,朝中已经许久不曾兴修水利了,堤坝不知还能撑多久。”
前些年扬州还是东吴的地盘,不在晋朝手里掌控,所以治水的事情东吴自己负责。后来晋朝吞并了吴国,也没有怎么去管那边的情况,反正也没发洪水,那就放着呗。
这纯粹就是仗着吴国自己悉心巩固了堤坝等抗洪建筑,打下的基础不错,于是心安理得地摆烂。
翻看史书就会发现,晋朝只在司马炎执政的时期小规模修治过几次防洪工程。而且修的还是黄河流域,没去管扬州死活。
等到八王之乱白热化后,那就彻底没人管这些水利工程了。
衣冠南渡后,偏安在东南一隅的朝廷当然不会继续放任长江流域不管,倒是有为了自己的安危去修缮过。
但北方的黄河流域就实在照管不到了,毕竟那是五胡十六国的地盘。
五胡可不会搞这些东西,所以黄河流域迎来了频繁的洪涝灾害。本来庶民日子过得就很艰难,这下更加糟糕。
防洪措施的落后,越发加重了旱涝的频发。不仅洪灾影响扩大,其实旱灾也一样。
水利工程从来不是只管抗洪的,旱季灌溉也要用到它们。
秦政准备搜罗点这方面的人才来。
扶苏见父亲忙碌,便自告奋勇接下这件事。
“可惜杜预已经去世了。”
杜预是个颇有远见的臣子。()?()
昔年曹魏在黄淮地区广兴屯田,修建了很多陂塘灌溉工程。虽然促进了该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也留下了烂摊子。()?()
因为西晋搞了个“罢农官为郡县”,原本军事化管束的屯田客变为了自耕自种的小农。这些水利工程失去了统一的管理,无人修治,泛滥的水利工程就成为了催命符。()?()
恰逢此时该地降水失调,连年大水,于是失修的陂塘反而给黄淮地区带来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无字惊鸿的作品《大秦地府日常》??,域名[(.)]???.の.の?
()?()
杜预便上书司马炎,细数了这个工程的利弊,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他说的可不仅是洪涝,还提到了不当的排水引发的当地地下水位升高、洼地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
后世人对杜预的了解不多,但唐朝时唐太宗弄文庙时,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里头就有他。
后来唐德宗加设武庙,选了古代名将六十四人,里头还有他。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文武庙都进去了的人物,可见有多厉害。
杜预的本事不止在水利方面,政治改革也很擅长。
可惜几年前已经去世了。
扶苏扒拉了一遍,发现杜预的儿子目前就在太子司马遹身边当舍人。
当爹的都那么厉害了,儿子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说不定对方也有水利方面的才能呢,先发掘出来试试。
于是叫来了宫中的侍人询问。
侍人回忆了一下:
“杜舍人性格率直刚正,时常劝说太子修德行、勤进学。但太子喜好玩乐,并不看重他。”
扶苏微微挑眉:
“太子厌学?”
侍人老实巴交地回答:
“是的,太子每日只与左右嬉闹。他对先生也不太敬重,还会戏弄他们。”
说着说着,他又想起来一件事:
“听闻太子前不久故意将针扎在杜舍人常坐的毡子中,将杜舍人扎出了血。事后还故意调笑,询问他怎么了。”
扶苏:……
扶苏回忆了一下:
“如坐针毡?”
侍人愣了一瞬:
“侍郎好文采!”
扶苏:。
不,他只是想起了这么一个成语。搞半天这个成语是这么来的,这都什么人啊。
这司马遹也不知道是天性不爱学习,还是被贾南风故意养成这样的。
考虑到前头几年还是司马炎在位,对方对这个宝贝大孙子可是寄予厚望,估摸着应该接过去自己养了,没让贾南风插手。
司马衷继位的时候,司马遹都十二三岁了,也不是小孩子。如果司马炎真的把人养好了,贾南风想带坏他可没那么容易。
扶苏怀疑他是被司马炎带坏的。
别忘了,司马遹出生的时候司马炎已经进入摆烂时期,天天沉迷享乐。跟着这种祖父能学什么好?难怪自小只爱玩闹。
史书还好意思甩锅说是贾南风故意教坏了他。
扶苏发出了灵魂质问:
“这就是先帝和群臣觉得少而聪慧?()?[(.)]u?&?&??()?(),
能担大任的太子?”
侍人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扶苏等侍者下去后就和阿父吐槽:
“我看司马炎确实是糊涂了()?(),
可能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
扶苏翻了翻史书()?(),
发现这太子早期的风评还挺好——特指司马炎没死那会儿。
都说他自幼聪慧()?(),
颇有司马懿的风格。可惜长大后,不修德业,奢侈残暴。
扶苏刚看到这里就憋不住了:
“像司马懿是什么好事吗?”
司马懿自己就不是什么好鸟,史书还说他后来不休德业是长歪了,他倒觉得这是越发释放本性,更像他曾祖父了。
只是没学会曾祖父的隐忍罢了。
而且。
“司马炎在位的时候他就耽于玩乐,这还能夸,可能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大家都不敢说这孩子不行吧。”
晋朝人礼节性地夸一夸,给晋武帝一个面子。后世写史书的人真信了,都说愍怀太子颇得人心,宗室朝臣都希望他能继位。
“可不是得人心吗?这么玩物丧志没什么本事的太子,继位之后比贾南风好对付多了。藩王和权臣可太喜欢他了,多好用的傀儡皇帝啊。”
简直是汉灵帝翻版。
《晋书》里的评价真是一个字都不能信。
不仔细琢磨的人看完还真以为司马遹是什么众望所归的仁德太子,惋惜他被贾南风害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