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43 章 挑拨魏楚齐

 经过始皇帝陛下的调解,扶苏终于放过了他们可怜的李丞相。

 没关系,扶苏大王还有另一个李斯可以欺负。

 这个新来的李斯比李丞相更好欺负,毕竟他没有应对扶苏的经验。

 李丞相早就习惯了扶苏的那些小手段,知道该怎么讨巧卖乖,就能躲过一劫。但李客卿他不知道啊,他之前甚至还把扶苏当成,迟早会被篡位的倒霉蛋看。

 扶苏就叫来李斯:

 “听闻李卿有一师兄名为韩非,他也是转投的法家,且比你学得更好?”

 李斯:???

 李斯未曾料想被大王召见后,上来就问的是这种问题。

 这让他怎么回答?

 李斯在纠结是如实说,还是替自己美言两句。

 然后就听见扶苏告诉他:

 “其实我与相邦早就听闻了韩非大名,相邦一直都很欣赏韩先生。”

 说着还用一副“怎么偏偏来的是你,不是你师兄”的眼神,惋惜地看着李斯。

 李斯:……

 李斯心里警铃大作。

 不是吧?他之前怂恿相邦把秦王踹了自己当秦王,结果搞半天秦王和相邦都想着把他踹了换韩非当客卿?

 李斯有种命运不会放过任何人的感觉,都怪他之前对王上不敬,现在报应来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斯不得不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劝说王上。

 李斯提醒扶苏:

 “韩非师兄乃韩国公子,一心向韩,恐怕不会事秦。”

 扶苏点头:

 “是呢,所以我和相邦商量过了,决不能让韩非继承韩王之位。”

 韩非虽然是韩国公子,不过并非现任韩王之子。严格算起来,应该是关系比较近的宗室。

 一般情况下,宗室无法继承王位。但总会有非一般的情况,不然秦献公之前也不用遭受那么多波折了。

 扶苏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好像当真和父亲商量过怎么阻拦韩非继位那般。这看得李斯压力更大了,总觉得地位岌岌可危。

 李斯忧心忡忡地回家去了。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还是得赶紧立功。有了足够的功勋,才能不怕后来者顶替他的位置。

 太子政围观了扶苏欺负人的全过程。

 已经快十岁的小公子再不像以前那么稚嫩可爱,而是隐隐能看出日后成熟稳重的模样。少年人端坐在那里,眼睁睁看着儿子在使坏,有些无奈。

 太子政劝扶苏:

 “你和仲父既然都说李斯有大才,你怎么还欺负他呢?”

 扶苏却道:

 “他有大才又不妨碍我敲打他一下,你是没见过他以前飘上天的模样,这人就不能给他太多好脸色。”

 接着扶苏又细细说了李斯这人的性格弱点,他容易得意忘形,须得常常敲打才行。

 比方说天下一统后李斯出行的仪仗就曾弄得特别庞大,奢侈又耗费。后来听说引起了始皇帝不满,才赶紧又诚惶诚恐地改了。

 太子政若有所思

 :

 “原来如此()?(),

 那他今日经你敲打()?(),

 应当会回去好好做事了。”

 这些日子李斯因为刚来秦国就得到相邦看重()?(),

 还一下子就成了客卿?()_[(.)]???_?_??()?(),

 很有些自得。毕竟上一个直接拜为客卿的人,可就是如今的国相秦正。

 再往前,也都是优秀的相邦案例。

 李斯心知相邦和王上是觉得要重用他,他迟早能一步登天成为新一任相邦。若换成一个性格谦逊谨慎的人倒还好,偏偏他不是那样的人,自然就飘了。

 扶苏还说呢:

 “客卿又没规定只能有一人,等蒙毅长大一些,我也给他封个客卿。”

 这样李斯就会发现,他的竞争者不仅有没影的韩非,还有蒙毅等不少人。等李斯当真能升任相邦的时候,一口气封左右二相,坚决掐灭这家伙飘起来的机会。

 太子政:……

 太子政提醒:

 “你不是说蒙毅要封郎中令的吗?”

 扶苏点头:

 “这不影响,另一个相邦会是王绾。”

 太子政顿了顿:

 “吕不韦呢?他等着补仲父的缺,等了很久了。”

 扶苏笑吟吟地说:

 “他啊,他就继续当商务部的长官吧。比起为相,我觉得他更适合替大秦赚钱。”

 反正吕不韦也不敢有什么异议。

 楚国和鲁国的战争结束得很快,但赵国和燕国却没那么容易结束,足足持续了好几年。

 刚开始燕国号称拉起了六十万大军的时候,是真的把赵王给吓着了。

 自从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之后,不仅齐国和秦国交好,其实燕国也和秦国交好。燕武成王、燕孝王和燕王喜三代都跟秦国私底下暗通款曲,一起对付赵国。

 秦燕曾频繁以夹击姿态挑起对赵战争。

 这次燕国居然又来攻赵,赵王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又是秦国撺掇的!

 很快,秦国果然派遣白起领兵出征了。

 赵王越发笃信了这一点,甚至都特意调遣兵将去了西边防守秦国。而且因为两线作战容易翻车,赵王就没听太子的撺掇,依然在任用大将廉颇。

 综合考虑之后,赵王到底还是把廉颇派去抵御了西边白起率领的秦军。

 没办法,哪怕燕国军队的人数再多,也比不得一个白起吓人。

 上次赵王就是犯了撤下廉颇的错,让白起这家伙单独面对无力反抗的赵军。这次说什么也不能重蹈覆辙,必须要让廉颇去应付白起。

 至于人多的燕国,说不定燕国是虚张声势呢?谁不知道号称六十万的话,能有五十万都算没吹牛了,更多的时候可能就三十万,甚至更少。

 但在对燕的战场上还需要有一个主将。

 此时的李牧还没有成为赵国的顶梁柱,只是一个在代地专心打匈奴的将领。赵国本土仍有廉颇、庞煖等名将,没到缺人的地步,自然也就无需把李牧提出来重用。

 所以对燕时主将是庞煖,他已经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将了。

 庞煖本人在战国时期名

 声还是极为响亮的。

 自赵武灵王起、侍奉过赵惠文王和如今的赵孝成王,后来太子赵悼襄王继位后,要打燕国却无将才可用。年过八十的庞煖再次复出领兵,打得燕国嗷嗷叫。

 燕王喜果不其然和历史上一样,轻视了这位年迈的老将。

 他问国内的将领:

 “庞煖都七十多了,他又不是白起,难道七十多还能有什么打仗的本领吗?”

 相邦栗腹深以为然:

 “他如何能与白起相比?”

 庞煖曾经的好友剧辛也说:

 “庞煖是个很容易打发的人,不足为惧。”

 当初二人一起为赵武灵王做事,后来燕王喜的高祖父燕昭王铸黄金台招揽贤才,剧辛就跳槽来了燕国。后面帮助燕国变法图强,还曾辅佐燕昭王大破齐国。

 所以剧辛是个很有本事的老将,燕王喜十分信任他的观点。加之他又是庞煖的好友,燕王喜认为他的评价绝对没问题。

 不过燕王喜并没有任命剧辛为将:

 “将军年事已高,还是留在国内颐养天年为好。战场上刀剑无眼,实在危险。”

 庞煖都七十多了,他的好友也没小到哪儿去。为了稳妥起见,燕王喜还是让相邦栗腹作为主将领兵。

 剧辛:……

 合着我废话这么多,都是跟你白说了?

 剧辛不太高兴地回家去了。

 燕王喜没放在心上,他顺便又任命了乐乘为大将,配合相邦一起攻赵。

 乐乘和当初差点灭掉齐国的名将乐毅是同族,他本人还曾大败过秦国的名将王龁,燕王喜觉得他肯定比年迈的剧辛厉害。

 确实,乐乘是挺厉害的。

 但是再厉害的将领,配一个傻缺君王也没辙。

 攻赵之战开启前,乐乘和乐毅之子曾经劝过燕王不要开战。燕王说自己人多,哪怕五个人围攻赵国一个人,也能打赢。

 乐乘二人:……

 麻了,打仗是人多就一定能赢的吗?

 果不其然,开战没多久燕国就败了,乐乘还被赵国俘虏了。他想了想,干脆投降了赵国。

 什么傻缺燕王,他不伺候了。给燕王当将领真是遭罪,他还不如去给赵王当将领。

 赵王:还有这等好事?

 赵王立刻封了他为武襄君,扭头就让他和庞煖一起攻燕。

 扶苏当初看到这段的时候笑了一声:

 “这下燕王喜可以见识一下乐乘的真正本事了。”

 不过赵国到底因为忌惮白起,分了一波兵力在西边防备秦国。

 本来兵就不够多,还分出去。所以除了一开始俘虏乐乘的那一场战役打得很顺利外,后头都有点捉襟见肘。

 这搞得扶苏都怀疑乐乘是不是故意被俘的,就为了顺理成章地去投奔赵国。

 然而秦国根本没发兵攻赵。

 白起去韩魏转了一圈,打了几座小城,就回国了,赵国防备了一个寂寞。

 起初赵国还以为秦国是故布疑阵,白起根本没回去休息,只是

 假装回去了。只要赵国放松警惕,他就会立刻窜出来,给赵国一个惊喜。

 然而等了一年多也没看到白起跑他去西北边攻打羌胡了。

 因为秦人似乎在和那头通商,可有些羌胡部落却不太安分,居然敢劫掠大秦商队,秦王于是震怒。

 赵王无语至极。

 他思考再三,还是把士兵从西边调走了。燕国军队确实太多,还是得派兵支援。

 只是被调走的仅有士兵而已,廉颇这位老将到底还是在秦国锲而不舍的挑拨下,被赵王暂且弃之不用。

 反正现在攻燕也不缺良将,有庞煖和乐乘就够了。他们缺的只是士兵罢了,廉颇不去也不要紧。

 燕王一听廉颇不上战场,就是一喜。

 燕王也觉得现在的战场其实对他们燕国有利,虽然燕赵是打得有来有回,没有谁压倒谁。

 但赵王觉得这是因为赵国缺兵,燕王却觉得这是因为赵国缺将。燕王仍旧认定庞煖不行,而乐乘,一个被俘虏的降将,能有什么本事?

 这次燕王学乖了,他去请了剧辛出马。

 只要剧辛能把庞煖搞掉,剩下一个乐乘根本没必要忌惮。然后他们就可以趁着赵国来不及把廉颇派出来统兵的功夫,打个时间差,攻占赵国一大批城池。

 燕王设想得非常美好。

 可惜,剧辛也看着庞煖这两年带兵和燕人打得有来有回、而没有一边倒压制住燕国军队,认为庞煖没什么本事。

 毕竟乐乘都跑去赵国了,领兵的是栗腹这个没什么将才的人。庞煖连这样的人都压制不住,确实是不如以前了。

 剧辛心想,他的友人可能真的是老了。

 人还是要服老啊!

 于是剧辛上了战场之后,行事并不是很谨慎。没多久就因为轻敌,不仅自己被庞煖俘虏击杀,还连累了两万燕军断送性命。

 战事到这里,并未结束。

 获得更多士兵补充的赵军战斗力不断提升,连连损兵折将的燕国却节节败退。燕国各城很快遭到了赵军围困,最后不仅相邦被斩杀,连都城都被赵军包围了。

 赵王并不打算就此灭燕,也灭不过来。

 秦燕之间有联盟,赵国要是当真准备灭燕,秦国肯定不会干看着。所以赵军只是把都城围着,也不撤兵,也不接着打。

 两边一时陷入了对峙状态。

 直到两个月后,实在受不了的燕国请求议和,奉上了重金,还许诺了割地,这次的战役才算结束。

 至此,一场仗打了将近三年。

 燕赵两国都损失惨重,虽然赵国最后获胜了,但这么久的战争,消耗也是巨大的。

 同一时间秦国却在休养生息。

 就连楚国也没打这么久,灭了鲁国之后就消停了。还有闲心迁了个都,迁得离秦国远了一些。

 魏齐韩等国也没怎么生事,就光顾着围观燕赵死磕了。

 这场战役结束后的一年多后,扶苏终于继位。

 扶苏看着各国战报,有些不太满意:

 “他们都安安静静的,我大秦如何能在其中捞好处?”

 他们可是趁着燕赵打仗,偷偷抢了好几座靠近秦国的城池。燕赵也没空管秦国,实在是腾不出手来。

 其实不仅秦国在偷偷占便宜,魏国也在占便宜。

 别看魏国没和别国开起大规模战役,局部的小摩擦还是有的。赵国和魏国紧挨着,魏国又不像韩国那么不能打,肯定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因而魏国也抢了一些赵城。

 扶苏还在琢磨要怎么继续挑拨六国之间互殴呢。

 突然有新的战报送来:

 “魏国向东去攻打齐国了,试图扩张领土。楚国也想抢齐国的领地,两边因此发生了交战。”

 魏国如今已经占领古陶国和卫国的不少地盘,楚国也把鲁国给吞了。夹在楚魏中间的阻碍已经消失,偏偏两家都看上了同一片齐国城池。

 于是战争一触即发,两边因为抢地盘打了起来。

 也不知道齐王现在是个什么想法。

 齐王:那是我的城池啊!

 两边还没打下齐国的地盘呢,先因为战利品分配的问题互殴起来了,真是魔幻。

 扶苏赞叹道:

 “楚王和魏王真是两个大聪明,打得好,希望他们打得更厉害一些。”

 扶苏就去找阿父,像模像样地问:

 “相邦,如今楚魏开战,可有办法能叫他们打得更激烈一些?”

 正在向始皇奏事的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