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形象
始皇也没去找人,就在家中等着。
等扶苏发现天色将晚()?(),
恍然想起来他和公子政应该趁着阿父没回家之前()?(),
赶回去的时候,已经距离始皇归家过去一个时辰了。
两个蹑手蹑脚地溜回宅子里→[(.)]→?→????→()?(),
试图假装无事发生。
但是被等在院中的始皇逮住了。
始皇凌厉的目光扫过一大一小两个人:
“去蒙上卿家欺负小孩子了?”
扶苏缩了缩脑袋:
“没有()?(),
就陪着他们玩了一会儿。”
公子政颇有父爱地挡在了阿苏身前:
“仲父,你不要训斥阿苏,是我非要去的,我说想找个玩伴。”
扶苏:呜呜呜,小阿父真好。
分明之前还因为扶苏拿他当借口搪塞蒙夫人的事情不高兴,现在却主动替儿子背起了锅来。
公子政以后肯定会是非常好的父亲。
扶苏就蹲下身,努力藏在公子政身后。他还伸手拉住公子政的小手,一副很依赖的模样,乖乖接受阿父庇佑。
公子政的脊背越发挺直了,努力摆出自己很有担当的姿态。小小一个崽站在大大的仲父跟前,丝毫没有畏惧。
他还扭头对扶苏说:
“阿苏,你不要怕,我保护你。”
扶苏连连点头:
“阿父最好了。”
始皇:……你俩戏真多。
始皇伸手,把三头身的公子政直接拎起来,塞给了等候多时的侍从。让他们带公子回去更衣洗漱,这里不用留人了。
不知道这两个崽子去玩了什么,公子政身上的衣服都脏了。
扶苏这小子真是不靠谱,带孩子出门也不知道多准备两身衣服。脏了就该先换了,怎么能顶着脏衣服回家?
扶苏无辜地看着阿父:
“我忘了。”
他俩都是偷溜出去的,也没准备马车什么的,更没有侍者跟从,怎么带换洗衣服?
始皇看他还蹲在地上装可怜,伸手把他拎起来:
“你怎么比小孩子还幼稚?”
扶苏顺势挂在阿父身上:
“我年纪小嘛。”
始皇冷静地戳穿他:
“你只是辈分小。”
扶苏前世活了51岁,今生活了77岁。哪怕去掉重生时身体已经长到的16岁,也有112年了。
反观始皇,前世49岁驾崩,今生80岁驾崩,去掉重生时的29岁,正好活了100年。
但扶苏并不认可这个算法。
他振振有词:
“重生时的岁数如何能去掉?梓桑位面的一半魂魄也是我和阿父的魂魄,我们是融合了又不是取而代之了,之前的16年和29年是实打实过来的。”
所以他分明是活了128年,阿父活了129年。
阿父比他多一年,就是比他大!
扶苏:我年纪小辈分也小,没有问题啊。
始皇说不过他,只能拖着大号的挂件回到屋中,和他算偷跑出家的账。
“你想去玩,
同朕说,
朕又不会拦着不让你去。偷偷跑出去,
万一遇到危险可如何是好?”
始皇试图与儿子讲道理。
扶苏小声辩驳:
“哪有危险?”
他们都还没开始灭六国呢,
六国应该不会派遣刺客跑来找他麻烦。
始皇却觉得还是要稳妥为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说外人,就算是大秦内部,也不是完全一条心的。
他提醒扶苏说:
“你是孝文王的太子,且不说孝文王的那些兄弟们,就是孝文王的儿子们,也不一定愿意看着你继承王位。”
正史上昭襄王有名有姓的儿子就两个,悼太子和安国君。
但他大概率并非仅有这两个儿子,估计其他的只是没什么存在感,史官没有着重记录。等大秦史料缺失后,除非后世史官特意提一句昭襄王有子多少人,否则别人自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昭襄王可不像子楚那样英年早逝,看他能活到七十多才驾崩也知道,他身体强健,子嗣不丰的可能性太小了。
不过安国君的儿子数量倒是很明确,因为太史公记载异人的时候顺口提了一句他以前在二十多个兄弟里并不受宠。
如今扶苏因为得到了华阳夫人的看重而一步登天成为太子,孝文王的其他儿子难免心里不痛快。
只有太子死了,其他人才有机会上位。
扶苏不由皱起眉头:
“阿父说的是,是我疏忽了。”
他以前给阿父做太子的时候,就不用担忧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他弟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也没那个野心。
不过扶苏当初还是着了道,也就是被胡姬联合六国刺客下毒那次。
难怪父亲如此在意这点。
扶苏依偎在阿父身边,保证道:
“我以后会注意安全的。”
他如今仗着自己是鬼魂,死了也不怕,着实是有些太浪了。
始皇摸了摸他的脑袋,又问起今日去蒙上卿府中,都玩了什么。
扶苏于是兴致勃勃地给阿父看他拍的照片和视频,蒙家兄弟小时候真是太可爱了。可惜王翦如今还未发迹,不然还能去王家看看小王贲。
王贲虽然比父亲大些,但现在也还是个小孩呢。
公子政更衣完毕走了进来:
“仲父,你刚刚没有骂阿苏吧?”
扶苏笑吟吟地招呼他过来坐:
“阿父才舍不得骂我呢。”
方才阿父一副要兴师问罪的模样,其实都是看起到底还是担忧他和公子政的安危,否则光是偷溜出去玩,始皇也不一定会多管。
扶苏把小公子搂进怀里:
“明日让蒙家把蒙恬送来陪你一起进学吧,好不好?”
公子政先前还会推开扶苏,认真表示他要自己一个人单独坐,不能没有父亲样子的靠在儿子怀里。
但扶苏太能歪缠人,次数多了公子政也习惯了。他熟练地窝在扶苏怀中,想了想,点点头答应下来。
他今天和蒙恬玩得还算开心。
这个年纪的蒙恬显然还没有长大后那么沉稳,今日带着小公子上蹿下跳玩了不少地方。公子政的衣服就是在跟着他跑动的时候不小心摔倒,才弄脏的。
所幸小公子没有受伤,连点油皮都没擦破。否则这关可没那么容易过去,始皇肯定要拎着儿子教训一顿。
始皇无奈地看了一眼这个想一出是一出的宝贝儿子,提醒他:
“你是在给孝文王当太子,不是给朕当太子,你收敛一些。()?()”
扶苏在他手下当太子的时候,习惯了随心所欲。想要臣子的孩子来给自己儿子当伴读,就能随随便便挑拣一堆送入宫中。
可给孝文王当太子,却不能如此肆意。
蒙骜可是上卿,你一个太子让自己儿子和对方的孙子走那么近,你想干什么?就算结党,也没有这么光明正大。
虽然扶苏确实是在结党。
只不过他结的不是蒙骜本人,而是蒙骜的奶娃娃孙子。
然而朝臣不会这么想,孝文王他也不会这么想。太子要培植势力不算稀奇事,但也没有扶苏这种培植法。
扶苏叹气:
“这群心脏的家伙,看什么都不干净。我只是单纯的想让小阿父能有个合适的玩伴而已,他们怎么管那么宽。()?()”
还是他阿父当秦王最好。
见爱子郁闷,始皇为了安慰他,主动揽下了这件事:
“此事朕来替你解决,莫要烦忧了。()?()”
很宠儿子的始皇帝陛下隔天就去找孝文王进言,说为大秦的大局计,王上须得提前培养好往后两代的继承人。
始皇劝他:
“一统六国的霸业不知要多少年才能达成,大王也要为大秦的未)_[(.)]676$?$?6()?()”
“太子不必王上操心,但太子之后呢?创立基业的第一代与继承基业的第二代,往往是不需要旁人操心的。反倒是第三代开始,容易出现昏聩之主。”
其实第二代就容易出败家子了,不过现在的情况显然不适合这么说。太子的优秀众人有目共睹,自然就得拿太子的嗣子来说事了。
孝文王听进去了:
“爱卿所言有理,倘若太子承继了寡人的基业,却被其子所败,实在可惜。爱卿是想劝寡人尽早培养公子政?那孩子你看着觉得不错?”
因秦正是太子举荐的缘故,孝文王一向默认两人关系好。
二者也确实来往甚密,听闻秦卿的府邸就在太子府邸隔壁。
——孝文王并不知道二人在院墙上开了个门,始皇对外宣称住在隔壁,其实就是住在太子府邸里。
始皇面不改色地为自己说好话:
“公子政虽然才三岁,却已经能看出天资十分聪颖了。若不好好培养,恐会耽误了他。”
孝文王思索片刻:
“爱卿的意思,应当不是仅仅只为他聘请名师吧?”
始皇颔首:
“臣如
今空闲,倒可以教导公子政。但他年纪小,常年独自生活,没有同龄人,也不妥当。()?()”
小孩子没有社交是万万不行的,况且这还是未来的秦王。可以从小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驭下的能力。
始皇便提议,先开设一个授课的班级,由他来教导。再挑选一些合适的权贵二代,给公子政当伴读。
等到始皇当上相邦忙碌起来之后,也可以找其他先生顶上。
孝文王斟酌良久,还是点了头。
虽然这么做有帮太子聚拢势力的嫌疑,但孝文王并非那种喜欢猜忌儿子和臣属的君王。始皇也很懂怎么把这件事单纯塑造成小孩子的交友,不往权力上扯。
回到家中,始皇就见到爱子眼巴巴等着他的模样。
他顿时失笑:
“已经说服大王了。()?()”
扶苏眼前一亮:
“我就知道阿父出马,肯定能成功。?()?[(.)]??。?。??()?()”
始皇坐下喝了口水:
“你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了,回回都是朕替你办事。()?()”
扶苏嘴角翘起:
“谁让阿父就是疼我呢!”
公子政期待地问:
“那我以后可以和蒙恬一起玩了吗?”
始皇说不止:
“朕与大王挑选了好些个孩子,到时候你们都能一起进学。”
当时始皇许诺的是他来当教导小孩子的名师,可实际上这么小的孩子也用不上名师来开蒙。
约莫就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然后叫侍者盯着他们学。学习之余玩耍活动,主要还是以玩为主。
不是所有小孩子都和他家阿苏一样,小小年纪就能学会深奥的东西。这么多孩子里头,估计也就公子政能达到这个程度了。
始皇告诉公子政:
“他们会来陪你习字玩耍,但等他们归家之后,朕和扶苏还会继续教导你更深奥的东西。”
公子政满口答应下来:
“我懂的,最近阿苏在带我看史书。”
始皇便想起扶苏小时候也爱看史书自学那些朝堂博弈,顿时来了点兴趣。
他于是询问公子政:
“阿苏都带你看了什么?”
公子政张口就来:
“昔年我大秦献公为打击国内旧贵族势力,将国都由雍城迁往栎阳。由此,旧贵族留在雍城,朝廷地处栎阳,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
始皇有些惊讶地问儿子:
“这是你告诉他的?”
扶苏表示:
“我只说了前半句,东西对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这种对峙状态一定程度下缓和了彼此间的矛盾,也给大秦改革创造了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献公和他儿子孝公前后两代人搞改革,秦国贵族都没能怎么插上手的原因之一。
献公废止人殉、编制户籍、推广县制、设立行商用的商市,是个对大秦功劳甚巨的秦君。奈何他儿子秦孝公和孝公的心腹爱臣商鞅太有名了,把献公衬托得黯淡无光。
说
起]更新,记住[(.)]???%?%??
()?()
原本他是秦灵公的儿子,但秦灵公死后却不是他继位。()?()
被拥立的反而是秦灵公的叔父简公,这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秦王,大秦的私田合法就是在简公治下开始受到官方承认的。()?()
献公没能从父亲手里接手诸侯之位,只能去河西流亡,但大秦内部却很动荡。简公死后传位给了儿子、儿子死了又传给孙子,然而孙子只有两岁。()?()
两岁的小孩肯定不能执政,所以是母亲代为掌权。后因任用宦官专权遭到臣民的怨恨,献公抓住时机回国夺位。
时隔三十年,秦君之位终于回到了灵公这一脉。
也就是说献公在外流亡了三十年。
始皇听公子政说起献公的往事,沉吟片刻,提问道:
“你可知献公为何要与旧贵族对峙?”
公子政想了想:
“他继位的元年便废止了人殉,次年提出迁都,可是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始皇颔首:
“你觉得是什么联系?”
公子政认为这个答案很简单:
“废止人殉侵害了贵族的利益,他们不高兴了。哪怕推行时不会受到阻碍,贵族也肯定会在其他方面故意为难他。所以他要迁都到贵族管不了他的地方,这样便无人掣肘了。”
扶苏一脸与有荣焉:
“阿父还说他年纪小可能弄不明白这些,他分明就学得很快。”
天才和寻常人怎可同日而语?
始皇捏捏儿子的脸颊:
“朕幼时在邯郸,无人教导朕这些东西。当初不曾接触过,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小时候如此聪慧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
“不过朕倒是记得太子幼时的事情,你五六岁时也这么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