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江南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朱元璋再放权!

 “我不找他。”朱瀚却一口拒绝,他倒不是为了避嫌,而是沈万三做生意做到这种地步,就不完全是生意场上的事情了:“哥,这个人还得你去拿捏,你不需要跟他谈生意,只要告诉他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时不时的敲打他一下,沈万三就会都明白,比如他现在正在做的养殖生意,你要告诉他,不能把物价抬的太高,这么一句就足够了。”

 这是行政手段干预,朱元璋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得心应手,他见朱瀚拒绝也没有再强求,只是点点头说道:“行,咱听你的。”

 朱元璋决定治河后,对朱瀚说道:“贾鲁在哪?这老家伙威望很高,而且又真的有本事,咱要用他,得搞个大事情出来。”

 贾鲁属于前元的臣子,也有不少读书人在元朝覆灭,大明建国后选择隐居,这些人中有很多人能力不错,但他们认为‘忠臣不事二主’,所以选择辞官回乡,以教书育人度日。

 如果换成以前,朱元璋也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大明发展太快,也急需人才,前朝的旧臣用处就大了,稍加调教他们就能直接上岗。

 贾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元璋准备大肆宣扬一番,让隐居起来的前朝旧臣为大明朝做事……至于会不会混进来几只臭虫,朱元璋不放在心上,到时候一并清理就是。

 提到贾鲁,朱瀚就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孟端。

 蒙元时期头号骗子,一个人骗下来了整个河南,这老伙计够可以的。

 朱瀚询问道:“哥,那个叫孟端的人呢?他能力如何?”

 “能力,不过是中人之姿,不算很好,但也说不上差,就是太油滑,做什么事都留着两分力。”

 朱元璋提到孟端,就差没用‘老油子’三个字来形容他了:“咱把他调到了应天,让他担任应天府府尹,这家伙能力不差,应天府上下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以前在应天府的纨绔现在也不敢在街上瞎逛了,百姓对他也颇为认可。”

 这么多好处……还先对孟端进行批评,足见孟端油滑的性格多让朱元璋不喜。

 朱瀚挺待见孟端,所以在朱元璋抱怨后,他帮着孟端打圆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孟端他这个老骗子,能干点实事也不容易,大家都对他有偏见,如果他再不油滑一些,怎么当好应天府尹?哥你刚刚说他把应天治理的不错,纨绔也不敢太闹腾,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个屁!”

 朱元璋直接骂出声来,“你知道现在的九门提督负责人是谁吗?是徐辉祖,这小子被孟端忽悠晕了,从一个应天府祸害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判官,一个十六岁的小子,愣是被他抬到高位上,以后咱还咋用他?”

 “……”

 好吧,孟端被骂也不算冤枉。

 朱瀚也觉得没自己什么事了,想去应天府转转去看孟端,于是对朱元璋告辞:“哥,没我什么事了,我去找孟端玩会去了,这老骗子,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处理公务的。”

 “去吧,去吧,你和他一样,都没个正形!”

 等朱瀚走了以后,朱元璋看着朱瀚离开的背影,有些吃味的咂咂嘴:“这小子,什么事都没少做,却又活的这么潇洒,他出了主意都让咱去做……咱这皇帝也太累了吧?”

 想到自己每天只能休息三个时辰,其他的时间都要扑在工作上,朱元璋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不行,咱也要休息!”

 朱元璋觉得,他不能再这么累了,倒不如把手中的权力再继续下放。

 想到朱瀚之前说的,他掌握军权和人事任命这两个,差不多就足够了,再在身边配几个能干活的……朱标不是能干活吗?让他跟咱在身边当掌书记……

 朱元璋为了偷懒,也开始选择把权力下放。

 不过他没下放给别人,而是把朱标用起来。

 而且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很高,他打天下的班底朱标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就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对朱标的看重。

 喊过来朱标,朱元璋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大明的事越来越多,咱精力有限,所以想给你加点担子。”

 朱标束手站立,听从朱元璋的安排:“咱准备把三省六部进行改制,李善长他们继续处理政务,但六部需要拆分,工部、户部,这两个尤为重要,标儿,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给咱听听?”

 听到朱元璋询问,朱标直接说道:“工部拆分开,爹之前不是说要组建建设兵团吗?挂在工部下面的匠作营可以拆分出来,成立一个单独部门,研工部如何?”

 朱元璋点头表示认同。

 朱标见朱元璋没有反对,然后继续道:“工部按照其不同的工作,一起拆分,驿道、治河、建房……全部分门别类,我叔说过,隔行如隔山,工部太过笼统,工部尚书可以分管,但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河流、道路,住宅都是不一样的工种,我们在做时必须要更加的精细化……”

 朱元璋对此并没有意见,无论再怎么改,最后的权力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来。

 分管,这个词用得好!

 朱元璋相信,这绝对是朱瀚提出来的,也只有他有这样的远见卓识。

 户部同样如此,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人口,这样的权力太大,必须要分开。

 至于兵部……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兵部也要分,但不能和文官体系一样,兵部是要打仗的,咱得按照战时的规矩来划分兵部。”

 兵权,朱元璋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具体怎么改,如何改,他要自己决断……实在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去问朱瀚。

 文武两立,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武将马上打天下,文官治天下,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合理,朱元璋思来想去发现,如果想让双方都满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皇帝要非常成熟,他能够在文臣武将中找出制衡的关键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臣武将注定不可能完成良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