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行者 作品

第十八章 篾工活

 渐渐地引进了塑料的,存储粮食的工具甚至换成合金的,就是几个圆柱形铁皮,加上一个底和一个盖,中间有一个口子,取玉米用的。

 这些东西没有竹子的好用,但是非常的便宜。

 那时候家乡十分的贫困,有便宜的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

 就这样,父亲做的产品,就自己用。

 偶尔有亲戚来请,不忙的时候就帮他们做几个。

 父亲最后接的一个单是在黔那边,父亲的朋友张平介绍的,那边的人还没有发现这些塑料和合金的产品。

 那边有几家都需要做。

 时值冬天,农忙已经过去了,父亲就答应了。

 那里距离我们二十多公里,比我们这边贫困得多。每家每户到了晚上,都点没有灯。

 水也没有通,要去很远的地方挑。

 父亲在那里待了一周才把活做完。

 收费的时候比我们这边便宜不少。

 临走时告诉他们,可以买现在的新产品,便宜而且质量也不错。

 竹制品越来越没有人用,许多的竹林也不见了。

 父亲也很少光顾我家的竹林,一来是没用了,二来竹林离家里也有一段距离,便任由它们自身自灭。

 做了这么久的篾工,父亲对竹子应该是有情感的。

 记不得什么时候了,父亲自己一个人去原来的竹林那里挖了一棵,种在房子旁边的地里。

 竹子的繁殖能力非常地强,不久就有好大一片了。

 父亲不在通过篾工活赚钱,农闲无聊的时候就会叫上我母亲的干哥哥,也是我大姐夫的父亲,一起捣鼓点之前不做的东西。

 父亲之前不会做背篓,他们两个便研究怎么做,做到那里不会,就去问我们村里的一个会做的哑巴。

 哑巴是父亲的晚辈,所以每次父亲找到他,他都会和父亲一起来家里指导。

 父亲和母亲的干哥哥都是做篾工的,理解能力也很强,很快就学会了。那次他们做了两个,也是他们截止目前做的唯一的两个。

 后来他们又开始研究做簸箕,但这次村里没有人会做,只能看着买回来样品学习。

 和现在大家拆机一样,他们先研究外面的骨架,记熟了之后就把骨架拆掉。用同样的方法,把整个簸箕拆成最小的单位,就是一条条的竹片。

 又把这一条条的竹片组装起来。

 母亲的干哥哥组装拆开的,父亲就用新的材料,一步步地模仿。到那里有问题,就把刚才组装的的部分拆开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两个一新依旧的簸箕终于被组装好。

 父亲他们也学会了这个产品。

 后来,他们又做了几个,父亲留了几个家用,其他的母亲的干哥哥带回去用。

 村里的邻居看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就找我们借。

 但是有好几簸箕借出去就再也没有还回来,父亲他们也不记得是谁借的,也就不了了之。

 父亲他们还研究过许多产品,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但最终没有一款产品带来过收益。

 这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为爱发电吧。

 有些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觉得有趣便做了,没有什么目的性,也不需要什么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