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这回把人坑坏了
四小队里,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撂着苇子捆。
寻常人打苇子都是割一大捆,直接拿苇子一捆,放在外面,割一上午或一下午再拉回去。
眼下八三年,大多数人家里都有驴车,少数人家里有马车,拖拉机还只李家两辆。
陶大强在自家院子里也在抽苇子,脑海里会想起孩子的脸。
这时候孕妇还没后世那么有营养,孩子生下来是皱巴巴的,他在卫生院里只见了一面,便被护士包着放在了杨苹苹身边。
后来杨苹苹回来坐月子,是去到娘家的,毕竟陶大强母亲没了,大哥也分了家,家里没人照顾月子。
出了月杨苹苹就会回来,剩不下几天了。
陶大强基本上每天都会去丈人家里,哪怕不能看杨苹苹和孩子,在外面听听孩子的声音也好。
他再次抄起了鱼网,每天逮鱼。鲫鱼炖汤是下奶的,不过逮了几次后岳父就不让他逮了。一来吃不完,眼下还没上冻,存不住,二来杨苹苹不缺奶。
其实岳父岳母是从黄土高原上过来的人,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他们也担心陶大强因为杨苹苹生了女孩后就会埋怨她。
不过看目前的情况,陶大强一点这想法也没有。
他们就放心了,照顾女儿也很尽心。
陶大强没怎么去打苇子,这些苇子是陶建设打的。这老头自从有了转变后,心劲很高。
眼下家里生活越来越好,陶大强逮鱼赚了不少钱,编抬把子他赚了一些钱,扎大扫把他也赚了些钱。
而他打算接下来的扎苇把子再赚一些钱,赶在开春,和陶大强商量一下,直接买辆拖拉机。
陶家的日子以前在村里一向是垫底的。自己妻子过世的早,老大陶大勇分家过后,自己和大强一起过,那日子不说饥一顿饱一顿,但总归在去年以前,是没有扎扎实实的吃过好饭的。
小儿子眼光好运气好,跟了李龙,自家日子越过越好了。
人的心气也是需要支撑的,陶家在全村是头几个有驴车的,他眼下只是后悔年初的时候陶大强想要跟着李龙种打瓜,他没跟。
真要跟的话,李家咋也会分他们几公斤种子的。
那时候别说种多,哪怕种五亩地的,那也是赚两千多块啊!
后悔归后悔,陶建设却也知道,抓住现在才好。
所以地里的活干完,队里人开始割苇子的时候,他就骑着驴车也在割。
虽然不至于比别人多,但也不会比别人少多少。
陶大强从卫生院回来,白天也会跟着割苇子,拉苇子回来才会去丈人家里。
陶大强只觉得队里人太疯狂了。
往常队里人要把两条苇湖里的苇子打完,基本上就到十二月了。而勤快的再去打小海子的苇子至少也是等小海子上冻,快到一月了。
但今年十一月才开始,两个苇湖里的苇子基本上就已经没有了,小海子还没完全冻上,有些人就敢穿着薄衣服,在齐腰深的小海子边上割苇子。
为了钱不要命了。
苇子打不了,就只能抽苇子。有人一边抽一边扎苇把子,按去年的标准。像陶大强这边就和李建国家里保持一致,先把苇子全抽出来再说。
扎苇把子不急,等李龙那边有了动静再说。
不然的话,扎成苇把子,再想恢复就难了。
三个居民点上空飘的都是苇子毛毛。各家吃饭的时候,身上粘的也是苇子毛毛,就是苇絮。就是李娟带着李强上学的时候身上也是有的。
小时候李强调皮还喜欢用火柴点这个,眼下他可不敢点了。家里院子里到处都是这个,点了会发生火灾,这点轻重他还是知道的。
四小队每年夏天麦场上有大垛的麦草,冬天各家有大垛的苇子,但这么多年基本上没发生过什么火灾,最主要的的一点,就是各家把孩子管的很老实。
哪怕过年放炮,孩子们也知道离草堆远点儿。哪里真有草着火了,孩子们是真的会去救火的。
陶大强这两年跟着李龙也学会思考问题了。他听老爹说,队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没事做,已经边抽苇子边扎苇把子了。
陶大强感觉这样并不妥当,但他不好去劝别人。
和李龙关系好的还可以说一下,但那些关系一般的,你去说了,人家反倒会怀疑你有什么企图。
反正事情都是人做的,大家都是大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家里就只抽苇子,抽完的苇叶子堆一起冬天引火用。
各家各户的苇叶子都是这样用的,当然如果毛苇子没卖掉也是这样。
毕竟冬天架炉子可不能光用炭,通常是毛苇子在最下层,中间是苞米芯子,最上面才是煤炭。
陶大强其实也想去县里问问李龙,这苇把子具体是怎么搞,但想想李龙既然没回来,那应该是没接到活。
其实加上他爹陶建设的钱,陶大强现在勉强已经算攒够了拖拉机的钱。但买了拖拉机,家里就不剩下多少钱了。
冬天还能砸冰窟窿捞鱼,但他想着如果卖苇把子这活能干一次,多攒些钱,家里就会宽裕一些。
所以他其实也是期望这活是能让李龙接到的。
至少李龙接到这活,给队里人分的钱还会多一些。
换人的话,未必就能让队里人拿那些钱。
这事其实大家都知道,偶尔有人闹,只不是看不惯李龙拿更多的钱。
而他们却也没那个本事从供销社拿到活。
如果把李龙换成乡里或者县里另外一个陌生人,他们屁话都不敢多说。
反倒正因为李龙是这个村子里长大的,少年时候啥样他们都清楚,所以才会眼红。
那么一个平凡少年眼下有风有雨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嫉妒?
陶大强也是慢慢的才想出来这样的道理。
他不嫉妒李龙,他觉得李龙该有那个本事。从小看着李建国在这队上,当初还是大集体合作社大锅饭的时候,人家那一组就比其他组吃的好。
那就是本事。
李龙有本事不是正常吗?
李青侠六十多岁了逮鱼还那么利害呢。
队里有哪个老头能这么干?
李安国去了奎屯,不到三个月就成了正式工人。
感觉李家就没一个差劲人。
多想无益,干好自己的吧。他感觉自己和李龙距离越来越远了,不过眼下自己也已经不错了。明年买了拖拉机,打瓜赚了钱,也就算是村里最好的那一批人了。
两年时间,从队里家底几乎算最差的人,到眼下算最好的那一批,还有什么其他可求的呢?
陶大强其实也算是知足常乐的人。
许建军在院子里正扎着苇把子。
妻子在旁边帮忙,他还不停的给说着:
“今年一定要把标准提高。去年还有胡老二胡老三跟着收那些质量一般的,今年肯定是没人和李龙竞争了。咱们搞的标准不高他要不收,那就麻烦了。”
他和王财迷一样,一开始怀疑李家弄打瓜种子是骗村里人的,没想到最后报纸上都登了,那时候再去找着买,已经晚了。
他和王财迷,还有村里一些想买而没买打瓜种子的还笑话陶大勇买了瘪种子,陶大勇也不解释,谁能想到那些女人说的多了,陶大勇媳妇马爱红说出了真相:
“那些瘪种子都是可以发芽的!”
这下子没人笑话了。
那些种子既然可以发芽,那么就说明明年种着是没问题的。最多也就苗子长势不太好,到时可能需要多上点肥。
一袋化肥不到十块钱,和那一亩地四五百的收入相比,算啥?
这下子轮到许建军和王财迷嫉妒陶大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