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的冬天 作品

第312章 清朝小世界10

 之前书月培训出来的丫环,到了这里都成了老师傅,用来教大家各个工序再适合不过了。

 费扬古庄子上,无论缺胳膊少腿,还是耳聋眼瞎,书月都能给他们安排合适的位置,并承诺每个月都给他们发月钱。

 这些士兵被安排在庄子上,每天无所事事,总觉得愧疚,现在书月给他们安排伙计,他们纷纷表示不给钱也行,只要有一顿饱饭就行。

 最后还是觉罗氏发话,说他们不收钱,这边就不用他们,他们才将钱收下。

 当然书月要制作的东西很多,所以在工坊做工地不止有这些伤残士兵,还有本来庄子上的人。

 有了流水线作业,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铺子上总算不再断货了。

 当然也只是勉强够用,毕竟无论护肤品还是化妆品都是消耗品,大家用完了肯定需要再买。

 而且在古代也是有代购的,只不过人家的名字叫商队。

 京城时兴的东西,拿到外地都是紧俏货,因为护肤品和化妆品保质期短的原因,商队还特意组建了一个骑行队伍将这些东西快速运到外地。

 当然这样运动成本增加了,卖出去的价格自然也增加了。

 不是没人想过书月手里的那些配方,可想到书月身后的乌拉那拉府,这些人也只能将自己的小心思收好。

 书月难得清闲一天在家,觉罗氏找到了她,说是要去慈幼院,问她去不去。

 书月也不想待在家里就跟着去了。

 觉罗氏去慈幼院带着一些旧衣服和物资,都是慈幼院里的人能用到的。

 慈幼院里都是一些孩子,而且女孩子居多,这些孩子有大有小都不具备生存能力,只能在慈幼院里等着别人帮助。

 看他们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的样子就知道,别人的帮助并不能让她们吃饱饭。

 “额娘以前经常过来送东西吗?”书月在原身记忆里没有找到答案便只能询问。

 “以前还要顾着庄子上那些人,哪有那么多余钱,最近那些人不用家里操心,我才能过来看看。”觉罗氏回答。

 书月听了觉得也对,思索了一下,然后开口:“额娘你说我给这些人找点活计做怎么样?”

 觉罗氏怔愣了一下随后开口:“要是你真能给他们找到事情做自然不错,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书月点头那我回去想想。

 书月只用半天时间就想好了。

 书月找觉罗氏又要了一个庄子,带着慈幼院的孩子们去了那个庄子。

 接着拿出图纸,看着图纸上的东西,孩子们都不明所以。

 “这些叫玩偶,做出来之后非常好看,卖出去很容易。”书月耐心地解释了一下。

 然后孩子安排一个位置。

 精细点,或者有些危险的活儿,都交给大孩子,比如针线或者裁剪,大孩子都跟着慈幼院里的大娘们学过,很容易就上手了。

 比较轻松点教给孩子比如往做好的玩偶里填充稻草或者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