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第31章】正道魁首 人问君而君问神……
这个故事的开篇是一段颇为哀戚的念白。
虽然用词晦涩难懂,但以宋从心如今的水准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首祭歌。
若是将之译作大白话,大抵能看得出来这首祭歌需要至少两个人进行颂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但词曲的体裁是祭歌,内容却与祭祀没有任何干系,这首辞唱的是君与民之间的问答,或者说是一位君王对百姓的指引以及训诫。平民向君王陈述红尘的苦难,君王则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
——“王啊,人间苦难何其多?贫病、饥寒、老弱、困苦,诸般何解?”
——“人心须得敞亮,大道须得堂皇。”
那时世道蒙昧,遍地苦厄,走投无路的人们只能求神拜佛。山间野庙一座又一座,救渡世人的神佛却从未有过。某一天,戴着金色凫鸟面的若水神妃向臣民宣告自己感而有孕,即将诞下一对神胎。这对神胎将成为天下共主,改天换地,开辟新天,令国祚绵延千秋万代。
《若水神妃》的故事在志异的前文中便有记载,传说中州江氏起源于若水河畔。有一日,部落领袖江阜驭使行舟顺河而下,船只突逢暗礁,又遭大雨,情况一时危急。千钧一发之际,行至河流湍急处的江氏便见一身披孔雀鸟羽披帛的女子踏浪而来,她头戴金色凫鸟面具,似有鬼神之力。她抬手抚平风雨,令船只通行。做完这一切后,女子转身离去,江阜却对其一见倾心。呼唤不得,竟跳下江河一路潜游,追寻女子的踪迹。
这女子正是当时五毂国遗民殷氏的首领殷扶桑。
在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中,这位若水显明的异族领袖颇具神异色彩,有“若水神妃”、“踏浪君”之美名,正史则称其为“金凫帝”。据记载,金凫帝本就具有神鬼通灵之力,在中州颇具威名。她宣称自己即将诞下神胎,对当时的中州而言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连与其敌对的其他部族的势力,都对金凫帝的预言忌惮不已。当时因神胎之故,中州各地燃起战火,人们纷纷为捍卫自己心中的神明而高举武器。
江氏与殷氏两大部族也在此战中结下盟誓,两族共同进退,直到十年后金凫帝诞下神胎——其怀胎十年,终于诞下了《长生》篇中的“王”。
然而,古怪的是,这位君王的名姓被人完全抹去。而性情孤僻的金凫帝在诞下神胎后却突然口吐鲜血,惨然大笑,三日后倒毙而亡。金凫帝的死令江氏首领悲痛不已,他扬言要将婴孩水葬,却被两族族人联手阻止。有人谨记金凫帝的预言,有人忌惮神胎溺亡会给族群带来祸患,也有人认为金凫帝之死是因诞育神胎消耗过大,亦或是本身无法承载神胎强大的魂灵……众说纷纭,相争不下,但“神胎”最终还是被两族共同养大,且自幼时起,人们便称其为“王”。
无论对金凫帝与江氏首领而言这孩子意味着什么,但幼王的降生对中州而言,是乱世的终结,是盛世的开篇。
王继承了江氏首领的神勇与金凫帝呼风唤雨的伟力。传说他天生宿慧,生而知之,指引族群在蒙昧的世道中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他统一了中州混乱的部族,他如大日凌空普照尘世,他戴着与金凫帝相似的黄金假面。当时的人们称其为“不落的金日”,虔诚祈祷他光芒永在。
——“王啊,饥馑何解?”
——“增辟耕地,劝课农桑;地尽其力,仓备饥馑;工以治水,择优传粮;谷田岁易,外引新稷;民劳商本,官廉政勤;上下一心,万难可避。”
中州流传的神话传闻中提到,人是属天的生命,应当向天空飞去。这让平民百姓即便命如蚍蜉,依旧憧憬着高天的神明。但“王”的诞生改变了一切,他教会了人们如何脚踏实地地生活,如何去驯化自己脚下的土地。
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王”,又与神何异?
——“王啊,贫病何解?”
——“财聚于上,国之不祥;善为国者,藏富于民;世无冻饿,便少贫病。”
这不该是祭歌,而应该是载史。
但故事已经翻过了大半,宋从心依旧不明白为何这一章的题字名为《长生》。篇章故事字里行间透出的诡谲已经隐约有不详之意,无论是“王”还是“民”,在这个故事中都是没有面孔、没有喜怒哀乐的某种意向,甚至故事从头到尾,描述“王”的永远只有那一张金色的面具。
直到故事中的人们喊出“王既是天神”的口号时,宋从心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句话中的深意。但当故事的末尾出现第二首祭歌时,宋从心才咂摸出几l分不对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