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 作品
第五百一十章 元辅次辅,收收神通吧
“宣。”
张居正、王崇古第一时间来到了御书房,显然,他们也看到了林辅成的逍遥逸闻,相比较县衙简短的奏闻,林辅成的这些细节,更加让人能够理解乡野之间矛盾的复杂。
“佃户、流民、流寇、山匪、乡贤缙绅,围绕着土地的产出,达到了一种平衡,不过这个平衡不是冲和,而是失序,甚至是极为惨烈的,都死了就是结果。”朱翊钧示意张居正和王崇古坐下说话。
张居正赶忙说道:“眼下大明各级有司奏闻,只摘要,不详细,对如此惊人的案情,只说进展,不分析矛盾,甚至有所遮掩,这是臣的失职,矛盾说乃臣所著,却未曾用到吏治之中,实乃不该。”
“这不怪先生,贱儒现在还不肯读矛盾说呢,死犟死犟的,跟驴似的,哪怕是读了也不肯用,也不怪高阳县衙,高阳县衙也为难,说的太清楚太明白,又解决不了,不如不说。”朱翊钧可以理解地方县衙的奏闻为何简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就是地方或者说官场的规则之一,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个县衙的县令去刺破,实在是难为县衙了。
王崇古俯首说道:“陛下,刑名的处置上,没有问题,但刑名的奏闻,还是太简略了,那个门房为何开门,只字不提,理当责罚一二。”
“训诫就是了。”朱翊钧摇头说道:“为难地方官,不是什么本事,林辅成知道内情,还是县衙主办此案的县尉告诉林辅成的,知县默许的,有些话,他们想说,却又不能说。”
说了就是激化矛盾,说了就是打破默契,知县、县丞、县尉,全都是官员,他们讲话是不方便的,反倒是林辅成这种不在官场上的人,说话更方便一些。
“说起来,林辅成也算是个君子了,明明是五品格物院五经博士,沿途既没有仗着官身配驿,也没让人抬轿,更没有为难地方衙门。”朱翊钧从陈末的一封奏闻中,知道了林辅成这个人的性格。
王崇古疑惑的问道:“他不知道官身怎么用吗?”
有便宜不占有些古怪,这林辅成向来没有做过官,并不清楚这官身配驿的好处。
“倒不是,林辅成的理由是,他有钱。”朱翊钧笑着解释了下林辅成这个人古怪的逻辑,他可是逍遥逸闻的主笔,卖杂报,赚了点钱,非要跟何氏一样,折腾穷民苦力,林辅成的道德,不允许他这么做。
朱翊钧非常可惜,林辅成过了考功名的年纪了,否则大明会少一个言辞犀利的辩士,多一个循吏。
“吏部下章各级,日后奏闻疑难大案,过三人死,还是要周细。”朱翊钧看着张居正,明确的说道:“矛盾说学了去,就要用,就为了官考遴选,为了考而学,不顶用,用进废退,用的多了,自然就理解深了,总是不用,就会忘记,升转会变的困难。”
别人一直用矛盾说,越用越顺手,时间一长,差距就出来了,这么卷的大明官场,卷不过别人,就没法进步。
“臣等遵旨。”张居正和王崇古俯首领命。
“先生,次辅啊,你们不要为了十六匹马力的铁马争了。”朱翊钧试图调停首辅、次辅之间的战争。
自从十六匹铁马开始小规模量产后,帝国的首辅和次辅,围绕着铁马的分配大打出手,打的朱翊钧这个乐子人,都觉得还是不要再吵了的好。
“陛下,驰道需要铁马啊,大明这么大,两千台够干嘛?连京师五驰道都跑不满,元辅那边要铁马,是没有理由的。”王崇古立刻说道:“陛下,当年高拱在隆庆二年京察大计的时候,可没有罢免一位山西籍官吏,甚至连反贪都避着晋党啊,元辅总是说姑息裙带,国朝之大弊!现在看,和那高拱又有何异?”
“元辅要铁马,不就是给裙带便利吗?结党营私罢了。”
“你这是什么话?”张居正立刻反驳道:“你们晋党那点丑事,你也好意思现在抖露出来?说的不是你干的一样!我是为了国朝大事,南衙丁口最多,矛盾也是极为复杂,我为申时行、李乐这些地方巡抚要点铁马怎么了?我落自己口袋了?”
“反倒是你们晋党,当初不就是为了落到自己口袋吗?”
王崇古深吸了口说道:“别一口一口你们晋党的,我要铁马是给晋党吗?元辅,你凭良心说,我要铁马,不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什么晋党不晋党的,都过去了。”
王崇古不稀罕晋党党魁的位置,现在,他在努力成为工党党魁!不仅说,还在做,要的铁马,都是给驰道官厂要的。
张居正嘴角抽动了下,有些嘲弄的说道:“哼,说得好听。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我就是结党营私,伱就是经邦济国,王次辅!你这话何其诛心!贱儒那点招数,看来王次辅熟悉的很,罔顾事实,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本事,可不小啊。”
“你不是给申时行、李乐要的吗?他们是不是你的门下?我说错一点了?怎么就罔顾事实,指鹿为马了?”王崇古的反击条例极为清晰。
“停!”朱翊钧立刻大声的说道:“暂停一下,暂停一下,朕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要不咱们扩产?一人一千五百台,给工部加点担子。”
朱翊钧很清楚,明公各个都是影帝,但张居正和王崇古在御前如此争吵,的确还是第一次,虽然是政敌,但从来没有如此的激烈过,显然也是斗出了真火,这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以后数年的铁马分配,决计不能让步。
朱翊钧能咋办,只能苦一苦工部,骂名自己来担了。
工部尚书汪道昆最近日子也是难过得很,真的是神仙打仗,凡人遭殃,汪道昆是左右为难,已经萌生退意了,实在是有点吓人了。
“陛下,一千五百台铁马连各大矿山都铺不满,更别提驰道了。”王崇古眼前一亮,但还是想多拿多要。
张居正眼神变得更加冷厉,平静的说道:“王次辅是不是过分贪心了?”
生气了,张居正真的生气了!这个王崇古最近没被教训,敢蹬鼻子上脸了。
朱翊钧以前对分配的理解是,按需分配就是最优的分配方式,但看着这帝国的首辅次辅,为了几台铁马,斗成这样,就知道,按需分配这精细活,真的很难实现。
“一人一半,不能再吵了!”朱翊钧一拍桌子,强行停止了这次的纠纷,选择了平均分配。
朱翊钧语重心长的说道:“都是国朝肱股之臣,二位之间的分歧,闹到下面人心惶惶,连都察院的御史们,都不说挑水的事儿了,忐忑不安惊惧不宁,位高权重,牵一发动全身,多少注意点影响,收收神通吧。”
“陛下,王次辅不是臣的对手。”张居正十分确信的说道。
“你厉害!我还得谢你手下留情!”王崇古气急败坏,也有点无奈。
他也知道,张居正现在还讲道理,若真的闹到党锢,不分对错、为了争斗而争斗的时候,抛开陛下对帝师的支持不谈,王崇古也一定输。
朝堂狗斗,谁斗得过他张居正?高拱、杨博、王崇古、张四维、葛守礼摞一块,都没斗赢张居正。
吵归吵闹归闹,张居正没有动真格。
“所以平均分配,就这么说定了。”朱翊钧最终敲定了方案,给工部加担子,平均分配,如果按需分配,其实王崇古那边管着的官厂团造和工兵团营,该多分配点,但张居正门下的巡抚们,地方也有官厂、团营。
“臣遵旨。”王崇古只好遵旨,陛下要是拉偏架,就会给他少分点了。
“就依陛下所言。”张居正仍觉得南衙的矛盾更加急切一些,但陛下已经做出了抉择,他也不好忤逆了。
“西南战况奏闻,打的有点难看了。”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起了西南东吁和大明的军事冲突。
上一次对西南大规模用兵,还是在正统年间的三征麓川,后来因为代价太大收获太小,就不怎么对西南用兵了,这一次打的战果,不如朝堂的预期,本来朝堂预估是极为乐观,甚至是完胜的。
但战况非常不乐观,陇川土司岳凤,率兵一万,攻陷顺宁(今凤庆县),岳曩乌领兵六万,突袭至孟淋寨,大明军指挥吴继勋、千户祁维垣均战死顺宁,岳凤父子甚至一度威胁到了大理。
黔国公沐昌、胡心得等人进行了反击,收复了失地,同时击杀了对方的土司夷酋莫蛮,这个莫蛮是岳凤手下的悍将,也是他攻破了顺宁,最终将其斩杀在了腾冲。
“显然巡抚和黔国公都低估了东吁对大明的渗透,那些个生苗,战端一启,就为敌军指路。”张居正倒是对这件事很能理解,因为张居正在云南有个眼线,王希元。
王希元是张居正的嫡系,曾经在和高拱的决战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
王希元分析了作战初期的一些问题,没有防备导致敌人钻了空子,现在已经做出了调整。
随着刘显的儿子刘綎带着汉军从四川入云南,情况已经彻底好转,甚至还进行了数次的反击,主要是大明方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朱翊钧面色凝重的说道:“兵凶战危,诚如是也,这一战打了个分庭抗礼,人心思动恐怕,西南那些土司,都起什么心思了。”
朱翊钧自然会有所担心,一旦西南土司群起,黔国公府应对起来,会更加困难。
“正好一锅烩了!”王崇古仍然十分乐观的说道:“实在不行,就打他个十年八载的,看谁先撑不住,黔国公有大明为引援,他东吁难不成去引援果阿总督府吗?果阿总督府自身难保。”
“要是莽应里引援蒙兀儿国呢?”朱翊钧立刻说道:“骄兵必败。”
王崇古立刻卡住了,果阿总督府在马六甲海峡的战败,已然有了崩散的趋势,可是莽应里跑到蒙兀儿国求援,那的确是个问题了。
“那咋办?是莽应里攻打我大明啊,难不成,我大明还要跟他议和不成?”王崇古面色有点难看,想起了不好的事儿。
“局势远没有那么糟糕。”朱翊钧笑着说道:“就是一直没打仗了,刀不快了,人也有点懈怠而已,承平日久,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蒙兀儿国最好不要自误,阿克巴自家门里的事儿都管不过来,不要把手伸得太长的好。”
阿克巴、沙阿买买提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是当初帖木儿王国南下建立的,蒙兀儿国也有自己的矛盾,而且现在和大明在贸易上,有许多的共同利益。
只是朱翊钧的料敌从宽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