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 作品

第三百七十五章 阳,太阳升起



                “我是无赖?我看着你才像是无赖!”三娘子无比怀念当初的大明,那个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的大明了。

    那时候的大明,只需要拉一些破烂到大明,就能换到许多的封赏,现在的大明,连口惠而不实都做不到,现在主打一个锱铢必较,一个子儿的利益都能看得到。

    这个大明对于三娘子而言是极为陌生的,大明发生的变化,让三娘子格外的担忧,大明朝真的在变,而且变得越来越陌生,这也是她一趟一趟跑的原因,不清楚大明的变化,在决策的时候,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可是对于俺答汗和土蛮汗等北虏的这些贵族而言,大明的变化,他们知道,但只知道一点点。

    “你说什么便是什么,但是土蛮汗买了大明的军械,俺答汗不买,确定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吗?”王崇古极为平静的喝了杯茶,让三娘子思虑明白其中的关键。

    费利佩二世远渡重洋,冒了极大的风险,甚至向安东尼奥低头借了他的大副做船长,还不是为了五桅过洋船?

    黎牙实经过了数日的辗转反侧,最终还是答应了大明的战争借款,还不是因为战争这种事,无论是谁都输不起。

    土蛮汗处于劣势,布延作为使者再次入京的时候,就是大明饱餐一顿的时候。

    “你这是强买强卖。”三娘子没了脾气,看看王崇古这些个读书人,把好好的陛下教成了什么样。

    三娘子错怪读书人了,读书人只会把大明皇帝教成明孝宗的模样,而不是陛下那个样子,陛下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完全是张居正教出来的,作为次辅,作为权力漩涡中心的王崇古,十分清楚,陛下和张居正是共轭师徒,互相影响。

    “这可不能胡说,这是伱情我愿。”王崇古连连摆手说道:“你这是诽谤!你不买就不买,我也不是非要卖给你,怎么能说是强买强卖呢?”

    读书人是这样的,恶事做尽还要占着一个好名声,历来如此。

    三娘子和王崇古开始就军备展开了谈判,三娘子越发确信,这都是出自皇帝的授意,因为军备之中,赫然出现了平夷铳这种大明之前不肯出售的军械,当然价格也很美丽,把三娘子这个人卖了都买不了一抬平夷铳。

    平夷铳这种神奇的货物出现在清单上,自然是蒙兀儿使者沙阿买买提的要求,大明之所以肯出售这种军械,实在是沙阿买买提给的太多了,类似于火炮、平夷铳,火器是一个价,火药是另外一个价。

    放眼整个天下,能够量产高质量火药,尤其是能够把舰炮给打响的火药,只有大明和西班牙,甚至连另外一个红毛番葡萄牙都没有。

    也就是说,日后大明和蒙兀儿国起了冲突,只要停了火药供给,蒙兀儿国购买的这些火器,就成了摆设。

    万士和深入了解了蒙兀儿国的风土人情之后,认为这个神奇的国度,能够自己生产出五桅过洋船,至少得两三百年的时间,这还是政权极为稳定,没有过多的战乱的情况下,万士和觉得自己的估计已经十分乐观了。

    万士和对自己的判断不是很确信,朱翊钧却是很清楚,那片神奇的土地,在近六百年后,作为区域性大国,军事装备,还是万国牌的,连轻武器的弹药和口径都做不到统一,当然,朱翊钧对此只有尊重和祝福,没有批判的意义,毕竟,躺平任艹,也是一种活法。

    “好一出阳谋。”三娘子咬牙切齿的说道,她这次还打算买点船舶票证回去,燕兴楼拿不到就去皇帝面前讨一些配额,但是现在她没钱了,军事装备这种暴力本身,主打的就是一个暴利。

    “阳谋?”王崇古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阳谋,顶多算是个算计。”

    王崇古做成了一笔大买卖,心情尚可,他笑着说道:“忠顺夫人以为,阳谋是什么?”

    “围魏救赵、二桃杀三士和推恩令。”三娘子思索了许久,给出了这个答案,这是她了解的中原历史长河里,最典型的三个无解的阳谋,三娘子能说出这三个,其实已经比一般的大明读书人读的史书还要多了。

    朱程理学,把《春秋》捧的高高的,一句春秋之后无史书,大明读书人甚至连推恩令发生的年代,都不知道。

    至于被人推崇的金刀计,三娘子多少有点不认可。

    王猛的金刀计,出发点就是为了排除异己,算不上光明磊落,更不是光明正大,甚至是王猛身上的污点。

    周武王伐纣,纣王的大哥宋启开城门投降,周武王没有杀宋启而是恢复了他的官位,稳定了旧朝人心;

    秦穆公没有因为和晋国的敌对,就心胸狭隘的拒绝由余的投效,而由余为秦穆公出谋划策,攻打西戎,并西戎十二国,拓土千余里,助秦穆公称雄;

    吴王阖闾对楚国来的伍子胥重用,打败了楚国,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而后阖闾的儿子夫差,又不听伍子胥的谏言,攻打越国,最终弄了个国灭自刎。

    乱世之秋,彼国之贤德人才,来到自己的国家,为己所用,这才是用人之道,而王猛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用金刀计杀了慕容垂,多少有些小家子气了。

    王崇古笑了笑,摇头说道:“不过是以势压人罢了。”

    “围魏救赵,庞涓带走了魏国的主力,孙膑率领齐国精锐进犯魏国,其实就是魏国打不过齐国罢了,不得不低头,谁让齐国有个孙膑呢?到了马陵之战,算是翻版的围魏救韩,魏王不信邪,非要试一试,结果魏国连太子申都被俘虏了。”

    围魏救赵的戏码,孙膑用了两次,一次是魏国攻打赵国,孙膑带着齐国兵马攻打魏国,逼迫魏国回师,一次是魏国攻打韩国,孙膑再次带着人围魏救韩,魏惠王觉得被戏耍两次,心有不甘,非要跟孙膑打一打,魏国在马陵之战中,输掉了主力,庞涓自刎而死,太子申被俘。

    王崇古接着说道:“二桃杀三士啊,齐景公若是没有实力,自己就是那个桃儿罢了,齐景公有那个实力,才能两个桃子,把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玩的团团转,这三士就真的不知道自己被耍了吗?他们知道,可是只能被耍的团团转罢了。”

    “至于推恩令,汉景帝时,七王不满晁错削藩,联合起来一起谋叛作乱,结果被周亚夫三个月给蹚平了,藩王作乱,以小博大自古就鲜有能成王者,正是七王治乱,长安城知道了这些藩国不是外强中干,驴粪蛋子表面光罢了,之后削藩一次甚于一次,最后就到了这汉武帝时的推恩令。”

    “与之相反的就是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司马家不争气归不争气,晋武帝留下了个二十七王分封的烂摊子,晋惠帝还是把八王之乱平定了。”

    晋惠帝就是那个天生痴呆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很复杂,很大一部分都是晋惠帝他爹晋武帝留下的烂账,但晋惠帝一个痴呆儿,依旧把八王之乱给平定了,王崇古虽然没有一句话说大明,但是字字句句都在说大明。

    其实大明的读书人,这么多年了,怎么都想不明白,建文君是怎么把江山丢掉的,晋惠帝一个智障都赢了。

    “以势压人,王次辅好大的口气!”三娘子摇了摇头,王崇古作为大明顶尖的读书人,顶尖的大明白,的确看的很清楚,魏国军事上不如齐国,所以围魏救赵必然成功;齐景公实力强横,所以能让宗室、权臣、军勋跟蛐蛐一样斗来斗去;而藩王实力远不如朝廷,推恩削藩,就顺理成章了。

    三娘子发现很难反驳王崇古的话。

    “那王次辅以为,什么是阳谋?”三娘子好奇,在王崇古心里,到底什么才是阳谋。

    王崇古伸出了三根指头说道:“商鞅变法、诸葛亮辅国、于谦退瓦剌、商鞅变法,秦奋六世之余烈,终一统天下;诸葛亮辅国,奈何人力终有穷时,悠悠苍天,何薄于宰相;于谦退瓦剌强兵,天下仍是汉家天下;此三例,皆为以一人之力逆天而为!”

    “当属阳谋。”

    “阳谋究竟是什么?阳谋就是知己知彼,能够把自己手中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让这个世道变好一些,这才是阳谋。”

    还有当下。王崇古在自己心里默默的补了一句,他在说古,未尝不是在论今。

    大明这条巨舶快沉了,张居正那篇雄文《论时政疏》把大明的现状,分析的明明白白,极为透彻,船快要沉的时候,大家把船上的细软收拾一下跳船,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吗?历朝历代,大家大族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张居正非要逆天而行,非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关键是,张居正做到了,如果仅仅是做到了,王崇古只会选择致仕躲避,而不是做这么多事,看他高楼起,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就是。

    商鞅死后被五马分尸、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于谦被斩首示众,张居正死后何等下场,他的成果又有多少能够保留,又有多少会付之东流?

    可是陛下就像是朝阳冉冉升起一样,照耀着大地。

    阳,太阳升起。

    张居正做不了太阳,如果他学了历代权臣,甚至想要行禅让之事,也做不了太阳,只会变成司马氏,遗臭万年罢了。

    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是果,晋武帝分封二十七王是因,而晋武帝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司马昭为了帝位,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妥协。

    东汉亡于世家,而司马昭向世家妥协,进行的制度设计,完全是围绕保护世家利益和巩固世家地位出发,例如九品中正制、荫亲制等等,晋武帝司马炎深切的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权力完全被世家所掌控,不久之后,就是又一次的禅让罢了,至此,司马炎只能分封二十七王,扶植王权去跟世家抗衡。

    西晋唯一一个能称得上是皇帝的晋武帝,他的忧虑是对的,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司马氏十三帝,只有晋武帝活的像个皇帝。

    王崇古看着窗外,略显失神的说道:“鼓噪阴谋、鼓噪阳谋,不过都是在鼓吹术罢了,术终究有力有未逮之事,而大道之行,又说易行难。”

    俞大猷走的时候,叮嘱皇帝,要记得大道之行,术当然管用,但只能管用一时。

    “王次辅,果然是不忠不孝的佞臣啊。”三娘子由衷的说道,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大口大口的喝血,看到希望的时候,立刻改旗易帜,和光同尘,一副忠骨贤臣的样子,这不是不忠不孝是什么?

    “感谢夸奖。”王崇古笑了笑,站起身来选择了离开。

    三娘子气急败坏,她的谩骂对王崇古无法造成哪怕一丝一毫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