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 作品

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

    /

    

    朱翊钧二世为人,他会种地吗?

    

    他真不会。

    

    唯一养活的植物是绿萝,就是那种有点水有点土,就能养的绿萝,最后都被他给养死了。

    

    不会种田没关系,大明会种田的如同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这里是将种地刻在了骨子里的中原,即便是在万历年间,举目四望,这天底下,还有比大明人更会种田的人吗?

    

    朱翊钧作为皇帝,他想要种田,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展开对种植土豆的专项攻坚研究,其实也不是很费钱,大不了把玄武门外的万岁山腾出来,种田就是。

    

    就是那个种着老歪脖子树的万岁山,就是崇祯皇帝在最后时刻,选择自缢的万岁山。

    

    种得了花花草草,自然也种得了土豆。

    

    再不济、再不济,哪怕是专项攻坚研究失败,没有种出土豆来,那大明小皇帝,亲事农桑,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对农事的关注,没有实际意义,也有很强的政治象征意义,能引起大明朝对土豆、番薯,对这种高产农作物的关注,就是大赚特赚。

    

    君有动作,兆亿庶众咸瞻仰,以为则,而行之也。

    

    皇帝稍有动作,天下黎民百姓都看着,都会觉得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小皇帝这是搞得哪出?多少会对土豆、番薯侧目一二,一旦谁种出了二三十石,那就是生民济世的大善事!

    

    李太后有些犹豫,小皇帝刚给她上了弘毅的课,弘,就是心怀天下,若是那罗拱辰没有说谎,真的有亩产二三十石的粮食作物,一旦成了,天下谁还敢说十岁人主不可治天下这等话来?

    m.x63xs.

    

    即便是没成,那至少能说明皇帝有弘毅之心,能获得更多的认可。

    

    李太后想了又想摇头说道:“还是安心向学为好,习武还能说是刺王杀驾案和祖宗之法,毕竟太祖成祖皇帝,都是武功赫赫,现在皇儿种地,真的是不务正业,朝臣群起上谏,届时怕是难以收场。”

    

    李太后并不想多生事端,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安长大,顺利接掌大明,也算不负先帝嘱托了。

    

    朱翊钧仍不放弃说道:“朕一定会完成好学业的。”

    

    “不是因为课业。”李太后犹豫了下,还是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详细说了一下,本来李太后直接以威权要求就是,不必解释。

    

    但是刺王杀驾那天,小皇帝因为躲避追杀撞翻了桌椅,一开口就说,不要怪他失仪,让李太后心有戚戚,甚至有些悲伤,这母子到底是如何处到了这个份上?

    

    再约束严格些,不说明白,怕是母子相隙,产生更大的隔阂了。

    

    朝中的大臣们,会不会因为小皇帝亲事农桑而上奏,对小皇帝的言行举止,指指点点?

    

    会,一定会,而且是所有人,就连张居正也有可能会反对。

    

    皇帝是天生的贵人,春天祭祀句芒的时候,象征性的扶一下犁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读书,要学习四书五经,要做一个符合他们标准的好皇帝。

    

    大明,礼教森严。

    

    罗拱辰跑断了腿,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要对洋船收税,这税又不是收到他罗拱辰的手里,是给国帑,是给内帑。

    

    月港市舶司又不是只有他一个海防同知,光是都饷馆就有三位海防同知,还有都饷内官、澄海县令、福建巡抚、巡按、福建税课司大小主事盯着,罗拱辰收洋船的税,落到自己口袋里的能有多少?

    

    罗拱辰是在给朝廷创收。

    

    就办这件不损害任何大明人利益,给朝廷创收的事儿,朝中都是反对者居多,国之九经修文德以柔远人。

    

    小皇帝居然要亲事农桑,朝臣们一定会上奏言事。

    

    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农学和儒学之争。

    

    农学主张“君民共耕”和“收获均分”,君民共耕,就是君王亲自参与农事,而收获均分,意思是所有收获要均匀的分给所有人。

    

    收获均分在先秦的生产力是绝不可能达到的,类似于理想国、大同世界的政治理念。

    

    而君民共耕,这个更是被儒家圣贤——孟子,亲自驳斥过的观点!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章》详细的记录了孟子如何亲自跟农学陈相,辩论君民共耕的问题,以孟子压倒性优势获胜,当然这是儒学的单方面记载,农学早已失去了道统。

    

    这都先秦时代的故事了,大明儒生们,还会拿着先秦时代的争执来争辩明朝的道理吗?

    

    这不是拿着前朝的尚方宝剑,管大明朝的皇帝?

    

    儒学士们,还真的会。

    

    因为儒家是一个极其崇古的学说,儒学士是一个极其崇古的集体,群臣上奏,最喜欢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法三代之上,一张口,就是尧舜禹如何如何,似乎不如此引用一番,就显得自己没学问一样。

    

    皇帝亲自种地,那天下的肉食者们,岂不是人人都要种地?

    

    这打的就是儒家大圣人孟子的脸,打的就是天下儒学生的脸。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

    

    李太后是不懂学问,但是她懂大臣,这些个大臣们没事还想说教一番,更别提有事了。

    

    李太后和陈太后,两宫太后,对腐儒颇为不满,陈太后更是觉得朝中大臣,是拿着儒家那些条条框框约编了一个筐,把皇帝放了进去,大臣不过是借着圣贤二字,约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