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 作品

0331【回马枪】

 听说有八百里加急公文送到,上司还心急火燎的找自己,高景山一路骑马过来相见:“黄制使,有何急事相招?”


 黄概说:“朱家父子反了,已攻占洋州三县。”


 “什么?”高景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家父子造反了!”黄概把加急公文拍过去。


 高景山看完之后,依旧不敢置信:“好端端的怎就反了?”


 黄概说道:“你久在汉中做官,又与朱家父子相识,且拿出一个章程来。”


 高景山连忙撇清关系,不悦道:“我能有甚章程?难道制使怀疑我跟反贼有牵连?就算要剿贼,也该制使来定策!”


 黄概连忙解释:“吾非此意。高副使熟悉汉中情况,还请帮我拿拿主意,我现在脑子乱得很。”


 高景山这才说:“利州路就没几个兵,以我对朱国祥的了解,他不是喜欢弄险之人。如今既然起兵,定是准备充足,汉中肯定快没了。为今之计,立即聚兵北上,充实各处雄关的兵力,防备朱家父子杀来蜀中。”


 “对,对,守住各处雄关!”黄概终于恢复神智。


 前几年,十万泸南夷造反,四川东拼西凑也就一万多兵,还被蛮夷杀得节节败退,从陕西调去三万西军精锐才摆平。


 究其原因,是北宋防备四川过度。


 宋灭后蜀之战,虽然打得很顺利,此后却治理困难。


 宋兵在蜀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孽。纵观历朝历代,就没哪支开国军队,在已附之地如此残暴的。


 这也就罢了,宋初还在蜀地横征暴敛,把四川百姓当成二等公民。


 大宋开国数十年,四川起义浪潮不断,最终酝酿出声势浩大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张镗的祖宗张咏,两度治蜀,剿抚并用,整顿吏治,改善民生,四川这才真正安定下来。


 但从此之后,大宋朝廷一直紧盯着四川。


 北方的厢军,可以把兵器带回家。


 东南的厢军,虽然在操练之后,需要把兵甲归库,但至少用真兵器训练。


 唯独四川的厢军(挨着蛮夷的州县除外),即便是日常操练,也必须用木枪、木刀。


 极有可能,伱在四川当一辈子兵,到死都没见过真兵器!


 民间兵器也管控极严,曾有大臣建言,禁止川中百姓使用朴刀。这玩意儿想要禁绝,就得把柴刀、镰刀全部禁了,幸好皇帝智商在线没有同意。


 黄概火速召集厢军,又让各州县征募乡兵。


 他手下的主力,就是那些用木刀木枪训练的厢军士卒……


 ……


 汉中。


 褒城县最先被攻克屠申离城还有十余里,县令就率先弃城跑路,带着亲随和财货从褒斜道而走。


 徐敷言安排在那里的守军,眼见当官的都跑了,干脆利落的举城投降。


 西县稍微费了些功夫,县令居然非常硬气,亲自登城参与防守。又让城中富户摊派钱粮,给守城军民发赏鼓劲,一时间搞得士气高昂起来。


 李进义让士卒抬着小船,护送弓箭手到城下。


 他采用石元公的计策,写了几十封离间劝降信,从各个角度射到城里,信中故意提到几个富商的名字。


 于是气氛有些紧张,县令主动召集富商谈话,说自己绝对不会中离间计,暗地里却派人监视那些富商的住宅。


 富商们被架在火上烤,还遭县令摊派钱粮,又担忧贼寇破城。


 紧接着,李进义又去射箭投书,让城中富商举火为号。


 西县县令终于绷不住了,下令把几个富商连带嫡子,全部抓起来软禁在县衙。并对富商的家属说,击退贼兵就立即放人,若有异动便格杀勿论。


 李进义苦等几日,城中毫无异动,于是下令撤兵。


 一撤三十里,都快撤到兴元府城了。


 西县县令派人打探,发现贼兵真的已退,终于放下心来。他叮嘱将士轮番守城不要有任何松懈,自己则回县衙好生休息。


 这位县令挺不容易的,一直精神紧绷,连睡觉都在城头,如今总算能够歇歇。


 而那些守城的军民,虽然得到命令轮番值守,却全都放松警惕趁机偷懒,他们这些天同样紧张坏了。


 三十里外。


 李进义让杂兵看守辎重,对仅有的二百精兵说:“放下藤甲、狼铣和盾牌,带上竹飞梯,今夜随我杀回去!”


 船上的辎重被搬下来,二百精兵连夜坐船奔袭。


 黎明时分回到西县城外,害怕划水声弄出动静,提前两三里就下船步行。


 他们抬着竹飞梯,搭在城墙往上爬。(竹飞梯:中间有一根大竹,横向为小竹,呈“丰”字型,非常轻便,适合在较矮的城墙使用。)


 “杀!”


 李进义率先跳上墙头,挺枪刺死一个正在睡觉的守军。


 喊杀声响起,其余守军被惊醒,第一反应不是作战,而是惊慌大叫着逃跑。


 西县拿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