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热胖子 作品

第693章 铁厂


在城里城外忙活了一阵,李定桥总算初步把南京这边修械所的安保工作带入了正轨。


说不上多专业多正规,但保障修械所的安全已经不成问题了,好歹是修造枪械的地方,缺啥也不会缺武器弹药,单靠这些的堆砌就不是小股武装能轻易奈何的。


当然了,不是说这样就能高枕无忧,这只能对付一下外来的直接袭击,渗透、策反从内部下手等,敌人的手段一定是多种多样的。


只不过修械所新立,敌人的一些布置应该有所滞后,加上对人员的审查、出入管理等采取了较严苛的临时举措,这些暂时已经足够修械所应对目前所面临的局势了。


但暂时李定桥也没时间进一步完善,除去南京城外这处主要承担研发工作的基地,还有一处离南京不是很远的基地,也已经正式组建需要他尽快组织好安保事宜。


这处基地承担的任务较杂,首先是负责新武器研发后的小批量试制和测试,需要承接配合城郊基地的工作。


其次是负责生产改造一些需求量较少的武器装备,这一项目前主要就是服务于军事情报处,同时基地会配置的,是修械所搞来的最好的那批机器设备,正式人员也基本为中高级技工技师乃至工程师,所以还需要负担一些要求高精密的武器及零配件生产。


最后,此处基地还担负着很大一部分修械所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负责为一些有潜力、能力的年轻工人学员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传授技能经验,为修械所培养能成长为中高级技工技师、乃至工程师的人才。


同时还承担了部分年轻研究人员选拔和培训工作,选拔就是从之前那些学员中,挑选合适的人才进入研究机构,并为其他渠道招募的年轻研究人员提供实习实操机会,帮助他们积累相关经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另外,此处基地也将承担部分研发、试验工作,像是火药等不适合在南京城外开展的研发试验,还有为再次一级的修械所生产制造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等,以及研发更加高效快捷提质降本的生产流程、工艺等事项。


此处基地,依旧是选择在一处老工厂基础上组建,地方是南京西南长江南侧当涂西侧山区内一处山谷,原为一座铁厂。


这座铁厂建立时间也不短了,是十九世纪末当地一些开明官绅地主因响应实业救国而建立,但可惜命运多舛。


开始筹建时,参与的人可以说是野心勃勃,但可惜现实立马给了狠狠一巴掌,先是类似于建立工厂会破坏风水之类的言论,将厂址从交通便利的江河边,逼得迁至远离人烟的山区谷地。


接着就是王朝末年各级贪腐官吏的层层盘剥吸血,原本在谷中一处不小溪流两岸清理出近一公里的土地,准备修建厂房,沿溪入山有铁矿,也准备开辟出一个大的采矿场。


但到了这一步,原先参与的不少人已经畏缩退却,只余几家是真心实意想办成这事儿的还在坚持,最终厂房也就沿溪两侧建了几百米的,将将规划的三分一,矿场更是变成打了几个矿洞开采就完事。


铁厂落成局面也没什么好转,先是当时国内工厂还不多,各路牛鬼蛇神都想从铁厂身上分一杯羹,再者铁厂缺乏技术、经验,出产的多是以生铁为主,只有少量粗钢产出,还是平常的大路货色,外有洋货冲击,又逢国内局势动荡,铁厂只能磕磕绊绊勉强支应甚至倒贴。


到最后,剩下不多几家,也相继退出,只剩当地一黄姓豪绅,因其家资丰厚,不甘就那么败了,接下其余人的份额,苦熬着。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不过还真被他熬到一次机会,也就是一战爆发,洋货大量减少甚至本土产品反向出口,虽说铁厂出产的都是些普通大路货色,但运铁总比运铁矿石回去冶炼要便捷,而且因为在打仗,那需求可以说是无止镜,所以那几年铁厂是昼夜不息生产,让铁厂狠狠回了一波血。


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随一战的结束,订单取消,洋货外资卷土重来,而且钢铁这种战争中的核心物资,在战争中技术也是飞快革新发展。


战争结束洋货卷土重来,铁厂面临的局面比战前更艰难,原本就已经够落后了,现在更甚,一时间铁厂又再次变得冷清。


不过吃了一波红利,黄家也尝到了铁厂的甜头,不再选择苦熬的手段应对,而是主动去寻求解决困镜的方式。


最终,黄家引进了一批加工机械和技术,当然也不是啥多好的东西,也就能生产些农具和日常生活中的铁器,像是烧水壶、铁皮桶、铁钉、锄头等玩意,胜在比国内传统方式更高效低成本,总好过之前单纯出产铁块钢锭。


不过局面虽有所改变,但也跟战前差不多是苦苦支撑,而且由于国外在战争中新技术革新的成果逐渐转化引发的海运和生产力进步,洋货带来的冲击也逐渐增加,他们的这点改变压根就追不上增加的冲击。


铁厂逐渐支撑不下去,关停了部分厂房,一度接近倒闭境地,直到黄家这一代的继承人接手铁厂,费了不少心思才让铁厂重新恢复全部产能。


黄仕新,黄家长房长子,因为黄家跟这铁厂杠了几十年,受此影响,其入读北洋工学院矿冶专业,毕业后接手铁厂。


可惜碍于铁厂落后的设备、技术、产能等,让铁厂重新恢复生产并勉强支撑已是极限,黄仕新再怎么搞也没多大改善了。


当然,黄仕新并未就此放弃,准备采购引进新的设备技术,让铁厂重新唤发生机,于是便找上了英资洋行。


可惜啊,还是太年轻了,找谁不好,非找英资那群坑货,不是说其他洋人不坑,而是数他们最坑,尤其对于黄仕新这种,金额巨大又基于属于一锤子买卖的单子,要是不懂里面的猫腻,就等着被他们往死里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