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52章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但还是回答道:

 “公开倒是公开的……但外国人也不蠢,他们如果真想在一些关键位置造假的话,肯定会提前调整放出来的红外光谱,让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对得上。”

 “至于卫星的一手原始数据……那我们就更没可能接触到了。”

 常浩南听罢,立即追问道:

 “那如果……不只考虑二氧化碳呢?”

 丁仲理搞了十几年气候研究,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他的意思:

 “你是说甲烷……或者氮氧化物?”

 所谓温室气体,实际上是一个大类,其中最典型和著名的是二氧化碳。

 但实际上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别的气体。

 如果单从温室效应强度来讲,那么二氧化碳在其中甚至不算是很强的。

 只不过它的绝对浓度最高,又是正常大气中就必定含有的成分,所以经常被拎出来挨打而已。

 “是甲烷。”

 常浩南点点头:

 “虽然空气中的甲烷含量比二氧化碳少得多,但也要考虑到,前者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是后者的30倍以上,尤其对于那些外行的媒体和好事群众们来说,不能指望他们搞清楚全球变暖潜能值和全球变暖影响值之间的差别,是个很好利用的噱头。”

 他虽然不懂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但为了正在研发过程中的ae1500,却刚好从化学层面上研究过几种典型的温室气体。

 其中甲烷的最主要来源,其实是哺乳纲偶蹄目动物的反刍作用,以及石油开采和农作物种植。

 这里面除了第三条以外,都不是华夏的强项。

 丁仲理稍微思索了一会:

 “但目前并没有特别成熟的、通过太空遥感方式来确定甲烷含量的技术手段……”

 “我的意思是说,虽然红外高光谱卫星会在探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同时也给出包括甲烷、水蒸气、vocs在内的数据,但总的来说,要想精确获得ch4的浓度,还是需要短波红外、热红外和主动激光雷达三种手段协作……只靠单一的光谱数据,尤其还是别人提供的二手资料,恐怕很难获得准确的数据。”

 然而,常浩南此时却露出了有些怪异的表情:

 “为什么要获得准确数据?”

 “???”

 丁仲理满脸都写着“你怕不是在逗我?”

 “二氧化碳和甲烷在红外光谱的1.6微米处有一个共同的吸收特征。”

 常浩南的下一句话有些无厘头。

 不过很快他又继续道:

 “也就是说,可以选择测量点位上的二氧化碳浓度作为为参照物,利用正向辐射传输模式和反演过程的迭代更新构成算法,对它和甲烷在共同吸收带上进行浓度反演。”

 “从技术上讲,如果他们在数据中刻意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因为毫无防备而没有对应修正和甲烷相关的其它参数,那么反演出来的甲烷浓度就会异常畸高……而且考虑到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实际浓度一般是甲烷的几十上百倍,这个所以畸高的程度会非常非常夸张。”

 “换句话说,他们要么承认自己在公开的数据中造了假,要么承认自己偷偷排放了数量足以毁灭地球的甲烷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