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第三百五十五章:幸运继位宋真宗

 天幕上。

 金光降落。

 『消除病痛,予寿七载』

 赵匡义面无表情的坐看金光沉浮。

 七年?

 为什么是七年?

 ……

 【宋太宗有九子,其长子赵德崇自幼聪明机警,相貌像宋太宗,宋太宗也很属意这个长子。】

 【公元982年三月,十六岁的赵元佐出阁,住内东门别宅,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卫王,并赴中书门下办公。】

 【第二年十月,迁居东宫,改赐名“元佐”,加任检校太尉,进封为楚王。】

 ……

 大汉·武帝时期

 “若朕所料不差……”

 刘彻盘算了一阵,缓缓开口道:

 “这人一定不是皇帝!”

 一旁的卫子夫正哄着小刘据,眼睛一瞥也没搭话。

 皇帝的身子一僵,似坐久一般活动了一下身子,又往二人身边挪了挪屁股,清了清嗓子道:

 “嗯,一定不是!”

 没人搭理。

 有点羞怒的刘彻斜睨了一眼那边母子俩。

 轻哼一声,身子往反方向一倒,倚靠着软枕开始自顾自的生闷气。

 要不是朕理亏,朕能受这个气!

 ……

 曹魏。

 “若孤所料不差,这人就是皇帝!”

 曹操捋了捋大胡子,斩钉截铁下了结论。

 刘备孔明没有搭话,一旁的孙权眼睛一转笑道:

 “魏王,此见何得?”

 曹操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大声道:

 “其子类父为一,其父爱子为二。”

 “而最关键的……他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太子继位!”

 ……

 大唐。

 这幅场景李世民是越看越眼熟,越看越别扭!

 同样是太……宗……

 同样继位的不正常。

 同样有个聪明机敏的好长子。

 同样让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入东宫位。

 李世民的视线不由自主的瞥向已经昏昏欲睡的小李治。

 还同样有九个儿子!!!

 后面不会也同样让其他儿子捡漏吧?

 ……

 大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却心生不妙。

 惟吉自幼张于宫中,由朕亲养。

 好文受学,一览成诵。

 懂事理,知道义。

 唯有一点,太重情重义。

 这是好事,但碰上他父亲那阴私之人恐怕是要父子成仇的。

 身后传来的阵阵惨叫打断他的思路。

 赵匡胤一拍桌子回头怒吼道:

 “把他嘴堵上!”

 “烦死了!”

 “上个药而已!喊个甚么!”

 “再喊!鞭子上抹药抽你!”

 惨叫声戛然而止!

 ……

 【公元982年五月,宋太祖三弟,秦王赵廷美被人告发骄横恣肆,有异谋,宋太宗罢免其开封尹之职,出为西京留守。】

 【十一月,又有人告发赵廷美与宰相卢多逊来往诡密,私赠弓剑,阴谋篡位。被宋太宗贬为涪陵县公。】

 【楚王赵元佐不满三叔被无证贬谪,从而愤愤不平,公然质问宋太宗,从此失宠。】

 【公元984年,赵廷美死于房州的凶讯传来,赵元佐一气之下,精神失常。】

 【公元985年九月,疾病基本痊愈,宋太宗“发德音”大赦天下。】

 【但重阳节家宴那天宋太宗没让其出席。】

 【赵元佐闷闷不乐,自斟自饮,酒后旧病复发,纵火焚烧宫殿。】

 【宋太宗将他废为庶人,软禁起来。】

 ……

 大隋。

 杨坚看着此子感叹不已。

 为叔叔出头,也是真性情,可惜生在皇家。

 “宋太宗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有什么事,等你当了皇帝再说。”

 独孤伽罗不认同他言下之意,沉声反驳道:

 “此子有情有义,开口求情许能让其三叔得一线生机。”

 “若不说,他三叔必死无疑。”

 ……

 大唐·高祖时期

 “这孩子有点轴啊……”

 李渊皱着眉头理解不能。

 赵光义除掉赵廷美是为了让你赵元佐可以继承皇位啊!

 你这孩子分不清哪头重哪头轻吗?

 居然能把自己逼疯?!

 “赵家……人才济济啊。”

 ……

 【赵元佐被废,二子赵元僖上位。】

 【公元986年十一月,赵元僖出任开封尹,并进封许王,加中书令。】

 【按理说他的皇位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但就在淳化三年十一月(公元992年),他突然暴毙了!】

 【《宋史》给出的缘由是他的妾室想毒死王妃,但下错了药。】

 【然而赵元僖的王妃早在七年前就死了。】

 【这件事成了宋朝上的又一出离奇死亡案。】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翻手按下书卷,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但也不是他心理阴暗,只是这事看起来很像多方势力下做的。

 其中最有可能下手的就是下一个顺位继承人。

 而帮手……许是赵匡义。

 而原因,就在赵元佐的身上。

 赵元佐是嫡长子又受其喜爱,他的位置本应该是不可动摇的,但一坐上那个位置他就成了众矢之的。

 而质问君父这一行为彻底动摇了他的位置。

 随后他就疯了……不管是真疯还是假疯。

 这都是一个可以操作攻忤的理由。

 而这里,二子赵元僖的可能性最大。

 尤其是放火烧殿这事……究竟是他自己无意识做的还是让人引导的?

 若是引导的,谁会最得利呢?

 而宋太宗会不会忌恨这人害他爱子被废呢?年岁越大身体越虚的他会不会怕这个儿子呢?

 下一个顺位之人又会不会暗害这第二个太子呢?

 想着想着,李治脑中突然一道灵光闪过。

 若是只让人知道有人被立太子,却不说何人是太子,是不是就能避免太子被人盯着的风险了?

 ……

 天幕上。

 穿着白袍的赵匡义将手中的奏疏放下,看着眼前的大臣略有几分埋怨道:

 “平仲啊,你怎么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