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崇德

 李克用顿时也觉得,勖儿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p>

 穿越前就爱读历史读物的李存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若非毛主席搞了三湾改编,后来的几百万解放军,不都变成军阀部队了?树苗小、兵力少,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方向正。</p>

 在那个时代,这就叫崇德。</p>

 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p>

 “父王,儿臣觉得,欲求自强自保,首先应该规划一条正确的‘崇德’路线,提出正确的战略策略,拉拢谁,打击谁,然后君臣上下,同心协力,为这个策略奋斗。然后是提高官府的公信力,就像商鞅立木建信那样,让全国都相信官府言必信行必果。第三,儿臣主张以仁治国,对百姓施行仁政,那么百姓自然拥护父王,仇恨朱贼。最后,招兵买马,但是应该给军队足够的军饷,万万不可拖欠。总之,儿臣觉得,人民只愿意归附有德之人。苛政猛于虎,横征暴敛,只会瓦解民心,动摇根基,所以,还请父王三思。”</p>

 听儿子说的头头是道,李克用的独眼也眯缝起来。</p>

 “这就是你说的崇德?”</p>

 “是。父王,儿臣还有个想法,咱们晋国就像是旧病之人,不可贸然施以虎狼之药,何况大战之后,太原可谓奄奄一息,经不起折腾啊,父王。”</p>

 明政殿的群臣,全都凝神屏息看着这对父子交谈。</p>

 李存勖也知道,这相当于自己的施政演说。</p>

 现在趁机把自己的纲领推出去,将来臣僚们,才会觉得自己继承王位是正确选择。</p>

 这不是争取民心,而是争取人心。</p>

 “如果说改革,儿臣倒是觉得,与其改革,不如广招人才;与其变法,不如暂循旧规。儿臣之意,父王最好是提倡节约,戒除奢靡,君臣共度时艰。同时爱护人民、减轻徭役,劝课农桑。儿臣谬见,还请父王斟酌。”</p>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涉及深广,明政殿群臣,几乎都为之折服。</p>

 中门使孟知祥唯恐大王听不进去,赶紧说话。</p>

 “大王,三郎之言,有情有理,还望大王三思。”</p>

 连租庸使王正言都拱手而言。</p>

 “大王,减轻徭役,劝课农桑,这才是晋国振兴的根本所在啊。”</p>

 猛然想起多年前,在汴州城外的那场口水仗。当时就说过,要与朱全忠比试发展经济的。</p>

 可是为了官家,连年征战,哪里有时间有精力搞什么经济?</p>

 现在官家躺平了。也好,咱们自己管自己。</p>

 “嗯,既然如此,反正现在官家也不用咱们勤王,咱们就只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寡人斟酌你们众人所说,决定了,咱们改革,就八个字:崇德为本,尚武为用!”</p>

 不愧是大王,这个概括力,马上让文武群臣都折服了。</p>

 大王继续发布旨意。</p>

 “那么,从即日起,且依三郎之见,先厉行节约!不过,王正言,这个军饷,就像刚才也说了,万万不可拖欠!”</p>

 王正言当然知道这帮兵大爷得罪不起。</p>

 “臣遵旨。”</p>

 李克用看看儿子。</p>

 “你说广招人才,怎么个做法?”</p>

 “父王,儿臣觉得,天下士人,未必肯背君附逆,所以,只要坚持使用大唐正朔,使用天佑年号,想必才德之士,自会纷纷来到。同时,儿臣还想创办书院,专门讲述经世致用之学,以便培养国家栋梁。”</p>

 “书院?”</p>

 李克用听着新鲜。</p>

 “对,儿臣觉得,可以取名叫新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