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为了一张完美的片子
农场适合拍日出的地方很多,重要的是等朝霞或者晚霞,他要知道,漫天红云刻印在胶片上,到底是什么效果。
机器配了两个镜头,一个f2.8的人文头,还有一个f4的超广角变焦镜头。
等效焦距约为16mm到28mm(等效35mm),可以提供f4恒定光圈,主打风光摄影的高素质广角变焦。
两颗镜头看着体积小,要比这台宾得机身还贵。
不考虑外汇波动的前提下,这俩家伙也值一个中级干部一年多的薪水。
摄影穷三代,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任何一个靠工资过日子的工薪阶层,一旦要是爱上了摄影,并且痴迷于器材,那就离着破产不远了。
林飞抱着这堆宝贝,小心的就像捧着一个金蛋。这要是弄坏了,他忙乎了一个月的全部身家可就要赔光了。
拍日出日落,不但要看时间,还要看天气。
这个天气不仅仅指的是阴晴雨雪,还包括了空气湿度,空气洁净度。
任何的大幅度变化,都会反映在最终的成片里。
很多人都会觉得欧洲摄影师拍出来的片子通透,核心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空气。选择一个洁净度高的时段,利用每天会出现四十五分钟的斜射光,才能拍出来那种无线通透的风光大片。
把全欧的摄影师扔到京城的春天,也拍不出来一张高透照片。
幸好现在是六月,风沙早已经告别了北方。
林飞贿赂了机修班的陈英光,他负责背着相机和镜头,陈荧光负责三脚架和配件包。
俩人早上五点起床,大包小裹的走进了机耕地。
农场的田垄一条有2.5公里长,几乎是一片完美的平地,正好用来拍带水韵的日出。
清晨,贴着地面会有一层薄薄的雾气,光线照射,会映出一种如烟的蓝色。
一旦太阳升起,这点潮气很快就会消散,成为滋养生命的水分。
林飞架起三脚架,还特意找了块石头,用绳子坠在了三脚架上做重心稳固。
掏出来测光表和湿度表,一点点的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陈英光不懂他为啥拍照不拿相机,而是像军事训练时一样鼓捣测试仪器。
“小林啊,你这是要拍照,还是准备试射火炮啊?要不要我回去把火炮射表找出来,你这还打算自己心算啊?”
“哥啊,你就别开玩笑了。你这么一说,我都觉得自己像在演习了。”
“那拍照为啥不拿相机啊,放包里干啥,不得先调试调试么?”
“还真不行,现在地面湿度太大。镜头这玩意儿精密着呢,一旦水汽进入,今天早上咱就白忙乎了。得等一会,湿度差不多下降到80%才行,否则快门内部会积水的。”
陈哥不以为然,什么精密宝贝他没见过,战斗机他都上去过,还修过呢。
一个由玻璃片和钢片组成的联动结构,也好意思用精密两个字来形容。
如果不是看在小林赠送十张单人照的份儿上,他一定要把这个道理掰扯个明白。
时间接近六点,遥远的地平线上,一轮如钢水一般的红日,从黑色的山峦后面,漏出一快圆弧。
“战斗准备!空气湿度82%、空气洁净度2级、当前近地温度14度,阳光入射角18-20。”
“平台准备完毕,平台高度165,稳定度良好,最大承载12千克,准备安装炮塔。”
“捕日计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