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和米酒 作品

第136章 共识安人心

 田秀娥,是宝安县金海镇的一名渔家女子。 

 家里五个孩子,哥哥、姐姐都读了书,找了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但父母的能量也就到此为止了,77年以后,满大街都是找工作的知青,她这样因为看弟弟妹妹,没读完高中的学历,已经进不了单位了。 

 虽然粮食也算够吃,但每天只能在家干耗着,偶尔跟人到海边接一点晒鱼的零活,日子实在过得无趣。九月末的时候,镇上就有人传港岛那边开放了,可以过去自由做工。她跟家里商量了好久,反正弟弟妹妹也能自理了,自己在家也没有收入,不行就去港岛闯一闯。 

 父母也算开明,家里又没有土地,身边也找不到金龟婿,要是女儿真能在港岛创出一条路,那未来家里也多一个指望。 

 就这样,十月九号的那一天,秀娥交了一百块钱,坐上了一条夜里开往元朗的渔船。 

 在元朗的一个渔村族亲家里躲了三天,终于听到了外面宣传招工的事情。来到那个传说的工地,这地方已经人山人海了,每一块石头上都挤满了人。 

 平地上竖起高高的脚手架,面向北方绷着一张画布,上面写着“元朗工业园”五个大字,底下还标着英文。一队身穿外国劳动服的人,正在举着铝皮喇叭宣传招工信息。 

 她就一个人,也不敢往深处走,只能从旁边的人那里打听。原来是一早上来的人,先是发馒头和咸菜,然后就有人喊着招工报名。但是要求很奇怪,必须是有村长带头的才给名额。确认被招了,就可以等着开工,愿意去挖水库或者建设公园的,立马就可以走。剩下的原地待命,等工具到了开始建设园区。 

 秀娥心想坏了,自己是偷跑过来的,可没有带头的村长。这几天亲戚也介绍了,城里的工作很难找,一份端盘子的工作日薪只有25块,要做工12个小时。虽然听着比宝安强很多了,但是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就被更便宜的越南妹给顶替了。 

 听见旁边一个人说话口音跟自己有些贴近,秀娥费力的挤过去。“大哥,你是哪里的,听着口音怪熟悉的。” 

 那青年见搭话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妹子,立马换了一副笑脸,挤了挤旁边,腾出来多一点地方。 

 “鹏城的,你也是么?想好了跟哪个队没有,要不要跟我们一起报名?” 

 秀娥抬头越过青年的肩膀,原来他们这一群人,胳膊上都绑着一圈红毛线。 

 “我也是鹏城的,但村里来的人少,我也跟大部队走散了,正发愁怎么办呢!”说着,还用手揉了揉眼睛,让眼圈泛起了一些泪光。 

 青年怜香惜玉的心思立马被勾起来,挺直了腰,拍了拍并不坚实的臂膀。 

 “那就跟着我吧,村长是我三叔公,你就说是我朋友,咱们在一块做工。前面招工的伢仔跟三叔公是相识的,过一会咱们就跟着他,总不能不照顾乡里人。” 

 就这样,一批一批的人报名,或者归队,或者直接跟着工作服离开。 

 临近中午的时候,又有大卡车拉着食物送来,按着规矩排队,每人能领到一个雪白的馒头。有一个个子高高的青年,长得还蛮帅的,站在大卡车上给大家演讲。那人说的是北方话,语调生硬下沉,比长波电台里的评书咬字还难听一些。 

 “元朗工业园就要开建了,以后工作就有了,工作有了,就能过上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