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 作品

第130章 封神的一刻(七千大章)


 “至味堂”是塔状建筑,最下面一层面积最大,逐层往上递减。

 每一层檐角下,都挂着一串串竹筒状的风铃。

 风铃,又叫护花铃。

 微风拂过,风铃叮当,惊走飞鸟,可以保护楼廊下种植的花花草草。

 “至味堂”没有室外观景走廊,但是窗外都建有长条状的小花圃,里边种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客人酒兴正酣时,推开窗子,便有花香扑鼻而来,花朵摇曳生姿。

 杨沅借助一些由萧千月打造的精巧工具,手脚并用地在“至味堂”外面上下攀爬着。

 由于他本来身手就不错,再借机械之力,竟是如履平地。

 他攀登到“至味堂”的“塔尖”儿下,蹲伏在那里,就像一只脊兽。

 塔尖状建筑的四周,用绳索拴系了一圈,共有八只木桶。

 杨沅自腰间拔出一口手刀,狠狠一刀,刺进那木桶的底部,当刀再拔出时,里边便有汩汩的液体开始流了出来。

 杨沅如法炮制,悄无声息地移动着,将八只木桶逐一刺穿,湿稠的液体便沿着楼瓦,向四下里缓缓蔓延了开去……

 ……

 春风楼这边,观众们如痴如醉。

 他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听觉、视觉的一场盛筵,

 他们见证了一种全新的伟大文艺的诞生。

 从整个故事一开始,金戈铁马之声,风雨雷电之声,就由“春风楼”请来的几位唱“隔壁戏”的高手给一一模拟了出来。

 在此之前,口技是口技,戏剧是戏剧,戏剧中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拟声,

 而今天的表演,竟把两个行当揉合在了一起,让人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前的万马千军,弄几个龙套挥着小旗在台上比划几下,大家也就心领神会了。

 而此刻,却是台前站着几個小校,幕后有千军万马逼真无比的厮杀声扑面而来。

 台前的几个小校,不再是代表着千军万马,他们只是千军万马的战场上,一个小小角落里的画面。

 尤其是杨沅帮玉腰奴设计的一场“雨夜诱太师”的戏。

 颜太师被安排在一处禅院中,又是年高德昭的一位太师。

 如此一来,不但在剧情上颇有“诱僧”的禁忌感,令人格外刺激,他更是把声光效果运用到了极致。

 台下灯火本就是熄灭了的,当演到这一幕时,台上的灯光也全部熄灭了。

 然后,就有一束光,打在了玉娘身上。

 她在如墨的夜色中款款走来,就只有这一束明亮的光,打在她的身上。

 她想不成为全场所有人的焦点都不行。

 台下顿时一阵轰动。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从小司空见惯了的“追光”,在这个时代是根本没有人见过的。

 他们也没有现代的灯光设备去实现这一效果,自然也无从想象。

 但,杨沅把它搬上了舞台。

 舞台下观众看不到的高处木梁上,一个人一手持火折,另一只手举着灯。

 在他后边,还有一个人配合着。

 他手中拿着一个喇叭状的东西。喇叭状的东西内侧,糊了一圈锡箔纸。

 把这糊了锡箔纸的大喇叭往前一凑,罩在灯上,便形成了一束投光。

 仅仅靠这一盏灯,光亮度是不够的。

 但是在他们左右,还有两组人,三组光,投射成一束,便形成了足够使用的追光。

 这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幕后隔壁戏的艺人模拟着风声、雨声、雷电声。

 追光效果,将众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了颜太师和美貌优伶两个人的身上。

 当这场戏演到玉娘试图色诱太师的时候,被太师推拒了一把,一下子打翻了桌上的灯。

 于是,桌上的灯还有头顶的追光,一下子全都消失了。

 舞台上顿时一片黑暗。

 众看客还以为是表演有了失误,刚刚骚动起来,一道闪电便乍然亮了起来。

 幕后的隔壁戏艺人随之用口技发出一声轰隆隆的惊雷声。

 而舞台上,那玉娘已如蛇一般舞蹈,玉腰奴最引以为傲的小蛮腰,在这一刻,扭出了奇妙无比的韵律。

 可闪电的光芒能持续多长时间?

 光亮,一闪即逝。

 问题是,雷电在这时也频频炸响了。

 一道道闪电不停地亮起。

 木梁上边,持灯人一只手持灯,一只手持盖子,不停地开合喇叭口,将光芒断续地照射下去,模仿着雷电的光芒。

 众所周知,无良导演在需要一个角色尽情展露妖娆的时候,他会尽量运用“频闪”效果。

 比如,在舞池中,灯光一明一暗间,你看到的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美女不同舞姿的“类定格”画面。

 恰因为画面不连贯、不完整,不仅格外具备冲击力,而且会通过你的大脑自动去做最完美的补全。


 同时,一闪即逝的美丽画面,会叫你在目不暇接中更加目不转睛。

 如果是在无法运用舞池灯光的场合,他们也会利用快速的剪接,把惊鸿一现、春光乍泄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其中,关键之处就在于一个“一”,一个“乍”,给你的同一画面绝不超过一秒。

 这种频闪效果,在司空见惯了的现代人眼中,都是十分惊艳的视觉效果。

 更何况在座的这些达官贵人不但没有见过,他们甚至不可能想到,会有人能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恰因为一瞬即逝的美,不但把那美十倍地呈现出来,而且就算一些卫道之士看了,他也说不出什么来。

 因为那一刹那的惊艳,你除了惊艳之感,实际上看不到具体的什么,你甚至无法形容出来。

 台下的看客们,一个个摒住了呼吸,激动的脸庞涨红。

 在这一场,这种全新的戏剧模式,封神了!

 ……

 杨沅将八只木桶刺破,任由那液体泄出,向着塔状建筑的四面八方一点点流淌过去。

 液体铺满最高一层的屋脊,接着就流淌到下一层,然后继续蔓延、继续滴落。

 杨沅依旧如一只脊兽一般,蹲伏在“至味堂”最高处。

 他两眼放空,似乎在俯瞰着满城灯火,却又似什么都没看。

 他的脑海中,一遍遍闪过的,是他见到杨澈以来的点点滴滴。

 有没有血缘关系,很重要吗?

 他早就不纠结这件事了。

 杨澈就是他的大哥、他的胞兄,他心甘情愿为其舍弃性命的人。

 八只木桶里的液体快要淌光了。

 那是火油。

 火油,也就是石油,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并运用了。

 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它的用处,就是用于战争,那时它被称为“猛火油”。

 但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人对它的应用已经不止于此。

 有些人家会用它来做灯油用于照明,并赞誉其燃烧光明如膏。

 还有匠师用它来制作墨锭,制作出的墨,黑光如漆,松墨远不及也。

 此外,还有医师用它来配制成药,用以治疗疥癣等疾病。

 所以,要在民间搜罗火油,并不困难。

 在和慕容湮儿交谈中,了解到沈鹤此番饮宴原本是由“至味堂”提供酒水的消息之前,他就打算在这楼顶用火油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才冒用身份,往楼中也送了“酒”。

 用药是不可能的,掏空十座药店,他也搞不到麻翻这么多人的足够份量的药。

 况且,酒有饮多饮少,有饮早饮迟,先有一人倒下,就会引起所有人警觉,不好把握时机。

 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反而更有效。

 杨沅站了起来,矮着腰身,沿着没有被火油浸染的一道弧脊向下挪动过去。

 他用小巧的抓扣工具抓住屋檐,轻巧地翻了下去。

 檐下的风铃因为被火油打湿,铃声已不再清脆。

 微风拂动下,风铃的声音都有了一种凝滞感。

 ……

 “春风楼”里,故事仍在继续。

 玉娘的美丽与妖娆,打动了全场所有的看客,却没有撼动颜太师的心志。

 玉娘更被颜太师霁风朗月的气节所打动,她本就是因为战争动乱,家境破败,这才沦落为优伶,何尝愿意这天下动荡。

 所以,她反被颜太师感动,拜他为义父,暗中策应照顾,替被软禁的颜太师传递消息。

 她希望在她的帮助下,能让这战乱就此平息,让无数将要破败的人家避免灾难。

 可是,最终功败垂成,秘信被李希烈派来监视她的义子王凡截获。

 眼见劝降无望,李希烈便命义子王凡将颜太师缢死。

 早就垂涎玉娘美貌的王凡更趁机威逼玉娘就范,心如死灰的玉娘假意答应下来。

 王凡在禅院中大排筵宴,让玉娘当众歌舞,炫耀自己要抱得美人归的时候,早就暗中做了准备的玉娘,一把火点燃了整座禅院。

 红绸模拟的浓浓烈焰中,叛军将领们惨叫奔跑,丑态百出。

 早已心萌死志的玉娘娉婷于烈焰之中,展示着她最后的美丽。

 歌声响着:“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那凄婉优美、新颖无比的唱腔,在这样一副画面中,一下子拉扯住了所有人的心,让他们的汗毛都立了起来。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戏名“痴伶”。

 这一刻,所有人都痴了。

 向来见不得人间悲剧的恩平郡王已然是泪流满面,却没有拍案而起,更不曾发作一声。

 ……

 皇城卒袁成举尝试了很多法子

,都无法再回到二楼以上去。

 要不要……尝试一下挂在窗外?

 一计无出的袁成举忽然想到了这个点子,于是他走出了“至味楼”,绕到后边一处僻静处,抬起了头。

 这“至味堂”第一层楼的举架最高,想要就地跃起,攀附橼棱,再使一个“倒挂金钩”翻到檐面上去,如果不借助工具的话,还真不太容易。

 他正琢磨要不要唤个部下过来帮忙,忽然一滴“雨”从檐上滴落,落到了他的脸上。

 这气味儿……

 袁成举感到有些不对劲儿,伸出手指在脸上抹了一下,凑到鼻子下边一闻,脸色便慢慢变了。

 他缓缓抬起头,就见檐下,渐渐如丝如缕,如幕如帘……

 袁成举的汗毛儿一下子就炸了,他拔足就往“至味堂”门口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叫:“快出来,要着火啦……”

 他的嘴就跟开了光似的,

 “轰”地一声,烈焰焚天而起!

 ……

 “至味堂”三楼的雅间都是隔开的.

 能被安排在同一个房间的,当然都是关系很不错的人。

 如果伱作为主人,却把两个彼此不对付的人安排到同一席上,那就是主人的失职了。

 勾当官沭文、陈楚生,公事官孟烦仙,监当官宋舒,吏曹关宁,差遗官黄四丑,一桌六人,一个雅间,推杯换盏,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