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两馒头 作品

第1197章 一千五百

 募捐的第一场结束。

 随即便是中场歇息,有人喝茶,有人交割所得之物……

 不过半炷香时间多些,第二场……开始。

 “此物是前明的一部古书,一共五本,名为《玉机微义》,据考证,应是前明神医刘纯刘景厚所留!”

 “完整的《玉机微义》一共五十卷,这里的五本书只有二十六卷。”

 “从书中留痕的讯息来看,应属于前明永乐年间刻印的,保存完好。”

 “……”

 “请!”

 第二场开始。

 有了第一场的缓冲,整个一楼打听的密密麻麻诸人轻松许多,或是站着,或者坐着,或有靠在柱子上……。

 静听二楼那人介绍。

 “《玉机微义》!”

 “是这卷书!”

 “京城的书坊有刻印,二十六卷前明永乐年间的古籍,也还不错。”

 “刘纯,的确堪为神医。”

 秦钟神色有动。

 这部书自己还真知道。

 府上就有收藏的一整套,都是完整无缺精装的,这里的五本古书是前明古籍。

 只有二十六卷!

 残缺一半。

 “这部书……不算罕见,难得是前明永乐年间刻印的,五十两银子!”

 此刻,已经有人开始出价了。

 “六十两!”

 “六十五两!”

 “八十两,好歹是一代神医,书上所载,刘纯此人还是很有功劳的。”

 “……”

 厅内,知晓刘纯此人的不少,出价之人也有四五个了。

 “一百两!”

 秦钟举起手中的红色小牌子,每个人都有,想要出价了,就举起来,很是显眼。

 “秦兄弟对这部书有兴趣?”

 唐建功诧异。

 对于这部书……不清楚,然……厅内有人说道它的讯息,不算珍贵古籍。

 如此,天下间当有不少完整的留存。

 唯一罕见,便是前明永乐年间刻印之物了。

 秦钟于其点点头。

 “此人是谁?怎么没有见过。”

 “唐建功我倒是认识,是他的朋友?亲戚?”

 “一百两,一百两都够买精装的全本了。”

 “不值得。”

 “一百两,算了。”

 “……”

 有诧异目光,有惊奇言语。

 十多个呼吸之后,没有人继续跟价,五本古书……便是为一百两银子拿下。

 下一件东西便是跟上来了。

 是文房之物!

 一对山岳模样的黄玉镇纸!

 于此,秦钟没兴趣,小王爷也没啥兴趣。

 唐建功二人也没兴趣,也一直没有动手,按照场中歇息时的商议,他们准备事后一人拿一百两就行了。

 ……

 第二场的东西多了一些,一共十件!

 “珍贵之物少了一些,若是珍贵之物多一些,会好很多。”

 “也可能是准备不足的缘故。”

 “这场雨下的就有些突然。”

 “……”

 前两场的东西,小王爷都没啥兴趣,实在没有好东西,一件可以入眼的都没有。

 京城的募捐之事,璇儿有时候好歹还会从王府库房搜罗一些用不到的东西。

 寻常了一些,放在外面也是好东西。

 参与的其余皇族中人,也有类似做法,是以,每一次募捐,每一件东西都有人要,价格还不低。

 当然。

 这里是历城,不能同京城相比。

 “第三场不就有珍贵之物了?”

 秦钟从多福手中接过一个方长的木盒,里面是拿一百两银子买回的五本古书。

 将木盒落于桌子上,打开盖子,一览里面的五本书。

 “也许有!”

 小王爷也伸手取过一本,对于医道典籍……自己兴趣寻常。

 不时。

 歇息结束,募捐慈善的第三场开始。

 “这是邱家小姐……入秋以来所作的一幅画!”

 “是历城旁边的文凤山景!”

 “画的很是传神。”

 “诸位可以一览!”

 “……”

 “请!”

 第三场开始。

 第一件东西为侍女拖上来,是一幅卷起来的画作。

 介绍之人一边言语,一边将其打开,落于身前,对着上下左右的人给予展示着。

 “邱家小姐!”

 “想来待会孙家的少爷要出手了。”

 唐建功笑道。

 “邱家小姐是城中邱县尉的女儿,孙家少爷是城中孙记商行的人,有传两家要成亲家了。”

 宋财低语解释着。

 “……”

 秦钟二人点点头,门当户对的成为亲家,古来有之,不算罕见,不算什么大事。

 “接下来应该就是许小姐的东西了。”

 唐建功多说了一句。

 “嗯?”

 小王爷抬首看了一眼三楼。

 如唐建功二人所言,那幅画……为二楼的孙家少爷以五百两银子拿下!

 “这是许二小姐闺中针黹绣品!”

 “见尺方圆,龙凤呈祥,绣工极好,足堪大家!”

 “许二小姐的绣品……想来也无需展示,在下绝对没有虚言!”

 “……”

 “请!”

 二楼的那人,开始介绍第三场第二件东西。

 语落,待人出价。

 “这件……要被车少爷拿下了。”

 宋财摇摇头,第三场的募捐慈善略有无趣,一次次下来,大家也都习惯了。

 数息之后。

 一楼厅内,没有人出价。

 “一千两!”

 二楼悠然落下一言。

 “又是车公子!”

 “唉,许二小姐的绣品的确上佳,不过……一千两银子的价格,还真不好出!”

 “又是车公子!”

 “……”

 一楼大厅浅生淡淡纷言。

 “一千五百两!”

 是时!

 又一语传出,声音脆朗,多有亮堂。

 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