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两馒头 作品

第423章 凤姐查账

“奶奶,喝茶!”

 “那些人从早到现在一直都在算账,到现在都已经四个时辰了。”

 荣国府!

 内仪门厢房偏房之地。

 一身明丽绰然的凤姐坐于里间的软榻上,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腿上铺着绒毯,手中握着暖炉,临近处还有一只火炉、脚炉、香炉,时而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旁侧还有茗碗痰盒等物。

 平儿从外间走进,捧茶近前。

 “四个时辰?”

 “四个时辰也不算什么,就是四天,我也能等得起。”

 “等最后的结果出来了,那些人都给我等着。”

 “那八人是蓉大奶奶专门为我借来的工坊会计账房之人,不会偏向任何一人,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哼!”

 “银子!”

 “奶奶我要一两两的找回来。”

 “蓉大奶奶有句话说的很好,都是府上的奴才,主子给你的才是你的。”

 “不给你,你偷摸的取走,那就不是好事了。”

 凤姐取过茶水,轻抿一口,置于一旁。

 原本自己想要等着东府蓉大奶奶对那些人查抄之后在进行西府的处理,可是……自己有些忍不住了。

 想着单单一个厨房之地,都可能查抄数万两银子乃至于十万两银子,心间深处便是忍不住的欢喜。

 至于别的地方。

 一个都跑不掉。

 为此,自己还专门找蓉大奶奶商议,寻求一个更好的法子。

 首先肯定要查账。

 只要是账目,都能够查出许多东西。

 调东府的人?

 似乎不太好。

 万一有人提前通气,最后的结果自己不太相信。

 是以,推荐后街制药工坊的账房之人,都是一些女子,那些人水平很高。

 蓉大奶奶都有称赞,既如此,自己也就没有客气。

 将那些人直接调入府中,一共八人,给她们一大堆的账簿,让她们一份份的整理。

 自己需要知道最后的结果。

 结果是最重要的。

 “她们说了,今日差不多可以有结果。”

 “奶奶,那些人算账还真快,算盘拨的很快,噼里啪啦作响,写字也很快。”

 平儿点点头。

 奶奶的心思和想要做什么,自己自然是知道,故而……也想要知道那个结果。

 一来,查抄出来银子,可以弥补府中的亏空。

 二来,若然有成,奶奶也是大功,府中更有颜面。

 三来,好处就更多了。

 “制药工坊那里的生意很好,每日里进出账目许多,自然需要得力之人。”

 “蓉大奶奶可是说过的,这些人每个月的月钱都有五两银子至十两银子之间。”

 “身为女子,京城之内,已经很不俗了。”

 “若是在工坊更进一步,还能拿到更多,一个月数十两银子也不难。”

 “小秦相公还真是大手笔,有这样的人,用着的确舒服,有一些还是小秦相公亲自调教出来的。”

 “以后我身边也要有这样的人。”

 “读书人果然是读书人,会的就是多。”

 那些女子的本领,蓉大奶奶可是和自己推荐与保证过的,如果没有那般本领,也不能够在工坊拿那么多银子。

 把玩着手炉,凤姐扫了一眼窗外。

 今日里!

 自己也非一直待在这里,而是那些人一直待在这里,自己也是多次前来这里。

 想要知道最后的答案。

 “那些女子……的确不简单。”

 “小秦相公……仿佛什么都会。”

 平儿颔首赞誉,清俊的面上多有钦羡。

 自己识字也不算多,故而对于会识字算账的女子多有佩服,起码自己对于算盘就不太会。

 而那些人算盘都不带看的,直接账簿一张张的翻阅,将数字一笔笔的写下来。

 实在是……令人惊讶。

 至于那些人拿的月钱。

 的确很多。

 府中的姑娘们,一个月也就二两银子,奶奶一个月也就四两银子,老太太一个月也才二十两。

 而那些女子一个月可以拿近十两!

 若是管事之人,一个月还有数十两!

 很多。

 有那些银子,在京城里当过的不错。

 更有那些人的算账本领,有些还是小秦相公亲自教的,更是非凡了,小秦相公连那些都会。

 还真没想到。

 “读书人自然什么都会。”

 如今已经下午了,大体无大事了,起码一个时辰之内,还是无事的,自己也能歇息一会儿。

 眼下。

 心间深处,别的事情都要推后,账目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说小秦相公之事,小秦相公如今年岁就被丰厚三等子爵,已经有些不可思议了。

 再会其它的东西,应该也是不难。

 完全可以理解的。

 “奶奶,天下间的读书人多了去了。”

 “二爷也是读过书的。”

 平儿抿嘴轻笑。

 “那说明你二爷读书不用心。”

 “这两日……你二爷倒是忙碌了,早出晚归的,忙着装修铺子,忙着新的营生。”

 “就看看你二爷能够挣多少银子了。”

 “没有资格银子,拿货的价格高了许多。”

 凤姐轻哼一声。

 读书人和读书人自然是不一样的,不然为何有的人可以考中举人、进士,为何有些人考不上?

 琏二爷自然也是读书识字的,但是没有功名,可见读书也是一般般的,小秦相公……就不一样了。

 人家来宁国府这里小住,就是为了读书上学的。

 蓉大奶奶也有所言,小秦相公常有前往城外白石书院受教,那里教的更好,明岁更是要住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