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孟伯仲 作品
第六十四章 四块玉石
换成别人,从钱安借调到舜泉,如果腿着去,会骂娘。聚居区与聚居区之间的借调,一般会走武装护送路线,和部分贵重货物拼车。
不过那是常规情况,李俭对比部队荒野前进速度和自己的奔跃速度,决定跑着去。
二月八日,李俭狂奔三小时,抵达舜泉聚居区。
看着前来迎接自己的舜泉卫戍部队有模有样地进行交接,回忆方才在地表跑出高铁的感觉,李俭又一次觉得,时代变了。
哥们为啥只比了速度就决定腿着跑过来,为啥没选搭车?
单人在荒野中从南到北跑上一千公里,一开始还觉得挺有趣,但兴奋几分钟后,就只剩下无聊了。
而且会觉得自己这样跑挺弱智……
最难过的是,在这一千公里的路途中,中途还经过了雷雨地区。
虽说作战服和Ar头盔都是全密闭结构,不怕淋湿,但在雨中孤独地荒野奔行……
自怨自艾着,直到舜泉卫戍部队向他介绍了本地战队。
大概是被钱安聚居区刺激到了,自从钱安聚居区对外宣布成立由超战力组成的战队,并在宣传和实战中都拥有亮眼功绩后,其他聚居区也有样学样,在区内找人组建战队。
哪怕其他聚居区并没有李俭这样猛得莫名其妙的奇葩,单拉一批战斗力较高的冷兵器爱好者也能引导宣传。
舜泉本地战队就是这样一批爱好者组成的,名为泰山。
泰山战队的队长姓叶,是个高挑汉子,目测身高一米九,体重接近八十千克。
战斗员都是男性——毕竟人类两性分化方向就是这样,硬要让女性来做顶尖战斗员,既需要她个人异于常人,也需要比男性刻苦许多的努力。
“叶队长,我毕竟是借调过来的,顶多算是客人。具体行动怎么策划,还需要你们做主人拿定主意,我就是个打手。”李俭被泰山战队拉着坐上了桌,只好在一开始便婉拒行动指挥权。
不婉拒不行啊,他们这语气听着又像客气又不像是客气,李俭拿捏不准他们想做什么。
在李俭反复强调自己确实不想指挥行动后,叶队长才安稳坐回自己的主座,介绍本次行动内容。
行动整体很简单。舜泉东边的一处填充地块最近有异动,许多特殊动物向那靠近。基于钱安聚居区的经验,舜泉聚居区认为他们这的填充地块在两天内就会开放。李俭和泰山战队一起,前往该填充地块,在空气墙消失后进入,寻找宝物,回归,结束。
具体计划则由行动参与者决定。
叶队长胸有成竹地表示,行动路线已经规划好了,现在就差在填充地块内的作战没有准备万全。
“填充地块内的地形地貌和我们在外面看到的,可能不一样。我怀疑那是某种幻阵,就算不管它的机理为何,还是应该考虑。”李俭根据小树林经验发言。
“我们也考虑过,准备了几套方案。”叶队长找来副队,让他向李俭介绍本次行动的几套预备方案。
李俭看了一下,泰山战队针对填充地块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地形做了准备,包括林地、山地、浅洼、草原、石林,基于李俭在小树林中挖到玉石的经验,带足了单兵采掘装备。
不论是准备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比李俭孤身一人闯入小树林,用合金棍挖掘宝贝要好上不少。
看到友军准备如此充分,李俭甚为满意,立刻表示自己现在就能出发。
泰山战队也不含糊,李俭开口之后便收拾行装,一群人该着甲的着甲,该提武器的提武器,采掘设备也都带起,一行**人乘坐军列出了聚居区东门,徒步前往填充地块。
虽然从钱安向舜泉前进的时候,李俭就有所察觉。不过从舜泉聚居区东门出发后,更能体会商青省不愧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封邑,放眼望去皆是平原,从草木痕迹来看,大片大片都是田地。
旱田水田皆有,地势比吴会省要好上太多……吴会省多水多山少平原,要不是水热条件还不错,恐怕连鱼米之乡的名号都保不住。
在这样的地势前进,步伐比在吴会省时更轻快。
对本地战队来说,地势平缓的好处不止在行程上。
叶队长指挥全队,在地表绕出一个个弯,以零次接敌的记录在目标填充地块旁扎营。
在扎营这方面,他们选择相信李俭,选中几个视野良好的区域,每隔十五分钟便换位置。这次产生异动的填充地块位于大平原中,在二月初的现在,满地都是青青草——以商青省的纬度和气候来说,这已经算是异常景象了。
监视平原景象比在山地中轻松,几人只需要选择几个人造高点,轮流守望即可。
等了几个小时,万兽齐鸣,泰山战队和李俭熟门熟路地等在一边,在空气墙流动灵机消失后,冲进填充地块。
几人冲过空气墙后,眼前景色倏忽一变。
本是一片青绿草原的填充地块景色,转眼间变作一片黄土平原。
李俭倒是挺想称其为黄土高原的,但想了一下自己目前可能的海拔,决定还是称平原。
几人迅速观察周边。黄土平原几乎是不毛之地,只有点枯树干、枯黄草叶作为环境点缀。在这片无比萧索的土地上,唯一的地标,就是远处立着的一座木屋。
“那是房子?”李俭手指远处,向视野中的木屋跑去。
“可能是。调整视野,转换成摄像模式。”叶队长语音操控Ar头盔成像方式,同时向队员下命令。
李俭也恍然,将Ar头盔的光学镜片调整为接收摄像信息,放大远处木屋图像。
李俭没有看错,在填充地块内的远处,确实有一座明显为智慧生物搭建的建筑,准确地说,该智慧生物的体型应该与人类似。
但要说那是木屋,多少有些抬举它了。
这玩意破破烂烂,只留下四角木柱,上头架的是茅草棚,看上去只需要一阵风就能把它掀飞。
木屋旁插了一圈细小木棍,不知是做什么用的——也可能是原本有一圈栅栏,年久失修,上头栅栏的主体部分都没了,只剩下插在地上的几根木棍。
不过那是常规情况,李俭对比部队荒野前进速度和自己的奔跃速度,决定跑着去。
二月八日,李俭狂奔三小时,抵达舜泉聚居区。
看着前来迎接自己的舜泉卫戍部队有模有样地进行交接,回忆方才在地表跑出高铁的感觉,李俭又一次觉得,时代变了。
哥们为啥只比了速度就决定腿着跑过来,为啥没选搭车?
单人在荒野中从南到北跑上一千公里,一开始还觉得挺有趣,但兴奋几分钟后,就只剩下无聊了。
而且会觉得自己这样跑挺弱智……
最难过的是,在这一千公里的路途中,中途还经过了雷雨地区。
虽说作战服和Ar头盔都是全密闭结构,不怕淋湿,但在雨中孤独地荒野奔行……
自怨自艾着,直到舜泉卫戍部队向他介绍了本地战队。
大概是被钱安聚居区刺激到了,自从钱安聚居区对外宣布成立由超战力组成的战队,并在宣传和实战中都拥有亮眼功绩后,其他聚居区也有样学样,在区内找人组建战队。
哪怕其他聚居区并没有李俭这样猛得莫名其妙的奇葩,单拉一批战斗力较高的冷兵器爱好者也能引导宣传。
舜泉本地战队就是这样一批爱好者组成的,名为泰山。
泰山战队的队长姓叶,是个高挑汉子,目测身高一米九,体重接近八十千克。
战斗员都是男性——毕竟人类两性分化方向就是这样,硬要让女性来做顶尖战斗员,既需要她个人异于常人,也需要比男性刻苦许多的努力。
“叶队长,我毕竟是借调过来的,顶多算是客人。具体行动怎么策划,还需要你们做主人拿定主意,我就是个打手。”李俭被泰山战队拉着坐上了桌,只好在一开始便婉拒行动指挥权。
不婉拒不行啊,他们这语气听着又像客气又不像是客气,李俭拿捏不准他们想做什么。
在李俭反复强调自己确实不想指挥行动后,叶队长才安稳坐回自己的主座,介绍本次行动内容。
行动整体很简单。舜泉东边的一处填充地块最近有异动,许多特殊动物向那靠近。基于钱安聚居区的经验,舜泉聚居区认为他们这的填充地块在两天内就会开放。李俭和泰山战队一起,前往该填充地块,在空气墙消失后进入,寻找宝物,回归,结束。
具体计划则由行动参与者决定。
叶队长胸有成竹地表示,行动路线已经规划好了,现在就差在填充地块内的作战没有准备万全。
“填充地块内的地形地貌和我们在外面看到的,可能不一样。我怀疑那是某种幻阵,就算不管它的机理为何,还是应该考虑。”李俭根据小树林经验发言。
“我们也考虑过,准备了几套方案。”叶队长找来副队,让他向李俭介绍本次行动的几套预备方案。
李俭看了一下,泰山战队针对填充地块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地形做了准备,包括林地、山地、浅洼、草原、石林,基于李俭在小树林中挖到玉石的经验,带足了单兵采掘装备。
不论是准备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比李俭孤身一人闯入小树林,用合金棍挖掘宝贝要好上不少。
看到友军准备如此充分,李俭甚为满意,立刻表示自己现在就能出发。
泰山战队也不含糊,李俭开口之后便收拾行装,一群人该着甲的着甲,该提武器的提武器,采掘设备也都带起,一行**人乘坐军列出了聚居区东门,徒步前往填充地块。
虽然从钱安向舜泉前进的时候,李俭就有所察觉。不过从舜泉聚居区东门出发后,更能体会商青省不愧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封邑,放眼望去皆是平原,从草木痕迹来看,大片大片都是田地。
旱田水田皆有,地势比吴会省要好上太多……吴会省多水多山少平原,要不是水热条件还不错,恐怕连鱼米之乡的名号都保不住。
在这样的地势前进,步伐比在吴会省时更轻快。
对本地战队来说,地势平缓的好处不止在行程上。
叶队长指挥全队,在地表绕出一个个弯,以零次接敌的记录在目标填充地块旁扎营。
在扎营这方面,他们选择相信李俭,选中几个视野良好的区域,每隔十五分钟便换位置。这次产生异动的填充地块位于大平原中,在二月初的现在,满地都是青青草——以商青省的纬度和气候来说,这已经算是异常景象了。
监视平原景象比在山地中轻松,几人只需要选择几个人造高点,轮流守望即可。
等了几个小时,万兽齐鸣,泰山战队和李俭熟门熟路地等在一边,在空气墙流动灵机消失后,冲进填充地块。
几人冲过空气墙后,眼前景色倏忽一变。
本是一片青绿草原的填充地块景色,转眼间变作一片黄土平原。
李俭倒是挺想称其为黄土高原的,但想了一下自己目前可能的海拔,决定还是称平原。
几人迅速观察周边。黄土平原几乎是不毛之地,只有点枯树干、枯黄草叶作为环境点缀。在这片无比萧索的土地上,唯一的地标,就是远处立着的一座木屋。
“那是房子?”李俭手指远处,向视野中的木屋跑去。
“可能是。调整视野,转换成摄像模式。”叶队长语音操控Ar头盔成像方式,同时向队员下命令。
李俭也恍然,将Ar头盔的光学镜片调整为接收摄像信息,放大远处木屋图像。
李俭没有看错,在填充地块内的远处,确实有一座明显为智慧生物搭建的建筑,准确地说,该智慧生物的体型应该与人类似。
但要说那是木屋,多少有些抬举它了。
这玩意破破烂烂,只留下四角木柱,上头架的是茅草棚,看上去只需要一阵风就能把它掀飞。
木屋旁插了一圈细小木棍,不知是做什么用的——也可能是原本有一圈栅栏,年久失修,上头栅栏的主体部分都没了,只剩下插在地上的几根木棍。